pujvz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jvzi

博文

汉魏南北朝诗选

已有 2146 次阅读 2018-9-8 12:22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诗文, pujvzi

 

缪熙伯挽歌

古人将死,有自作挽歌者。挽歌,窀穸之日,亲友执绋,牵引死人棺木时所唱之歌欤?今死人亦唱歌,鼓吹,自古已然也。自作挽歌,余只见缪熙伯与陶靖节二人诗。今录缪熙伯诗。挽歌又作輓歌,其理将同?


生时游国都,死没弃原野。

朝发高堂上,暮宿黄泉下。

白日入虞渊,悬车息驷马。

造化虽神明,安能复存我。

形容稍歇灭,齿发行将堕。

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


 

轻车迅迈图


 

 

 


 

一:张平子思玄赋系辞

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秪怀忧。

愿得远渡以自娱,上下无常穷六区。

超逾腾跃绝世俗,飘遥神举逞所欲。

天不可阶仙夫稀,柏舟悄悄吝不飞。

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磶。

回志朅来从玄祺,获我所求夫何思!

注:张衡字平子。柏舟渡人至天。赤松子,王子侨。离,近也。

 

二:郭景纯游仙诗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飞泉。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顾瞻中宇,一朝分崩。

天网既紊,浮鲵横腾。

运首北眷,邈哉华恒。

虽欲凌翥,矫翮靡登。

俯惧潜机,仰虑飞罾。

惟其崄哀,难辛备曾。

庶睎河清,混焉未澄。

注:郭璞,字景纯。浮丘,洪崖,仙人名。


三:曹孟德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曹子建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干。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五:嵇叔夜赠秀才从军诗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鱼龙瀺灂,山鸟羣飞。

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

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鸣琴在御,谁与鼓弹。

仰慕同趣,其馨若兰。

佳人不存,能不永叹。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

春木载荣,布叶垂阴。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

交交黄鸟,顾俦弄音。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

心之忧矣,永啸长吟。


注:嵇康,字叔夜。

 

六:阮嗣宗咏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阮籍,字嗣宗。嵇康死在魏末,阮籍死在晋初。一荣一辱,后世不得而言也。

 

七:刘越石扶风歌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颠。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注:刘琨字越石。刘琨与祖逖少时具有远志,闻鸡鸣而起舞者,是此二人也。

 

八: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鲤鱼者,谓尺牍也。


九: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范縝著《神滅論》 

  或問:「子云神滅,何以知其滅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問曰:「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明。知與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聞也。」答曰:「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

之與神,不得相異也。」 

  問曰:「神故非質,形故非用,不得為異,其義安在?」答曰:「名殊而體一也。」 

  問曰:「名既已殊,體何得一?」答曰:「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刃;形之於用,猶刃之於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捨利無刃,捨刃無利。未聞刃末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 

  問曰:「刃之與利,或如來說;形之於神,其義不然。何以言之?木之質無知也,人之質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質,而有異木之知,豈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邪?」答曰:「異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質以為形,又有異木之知以為神,則可如來論也。今人之質,質有知也;木之質,質無知也。人之質,非木之質也;木之質,非人質也;安有如木之質而復又異木之知哉?」 

  問曰:「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人而無知,與木何異?」答曰:「人無無知之質,猶木無有知之形。」 

  問曰:「死者之形骸,豈非無知之質也?」答曰:「是無知之質也。」 

  問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質,而又有異木之知矣。」答曰:「死者如有木之質,而無異木之知;生者有異木之知,而無如木之質也。」 

  問曰:「死者之骨骼,非生者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區以革矣,安有生之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問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死者之骨骼則應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骸,則此骨骼從何而至此邪?」答曰:「是生者之形骸變為死者之骨骼也。」 

  問曰:「生者之形骸雖變為死者之骨骼,豈不因生而有死?則知死體雖猶生體也。」答曰;「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問曰:「榮體變為枯體,枯體即是榮體。如絲體變為縷體,縷體即是絲體。有何別焉?」答曰:「若枯即是榮,榮即是枯,則應榮時凋零,枯時結實也。又榮木不應變為枯木,以榮即是枯,無所復變也。又榮枯是一,何不先枯後榮,要先榮後枯何也?絲縷同時,不得為喻。」

  問曰:「生形之謝,便應豁然都盡。何故方受死形,綿歷未巳邪?」答曰:「生滅之體,要有其次故也。夫欻而生者必欻而滅,漸生者必漸而滅。欻而生者,飄驟是也;漸而生者,動植是也。有欻有漸,物之理也。」 

  問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神邪?」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問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慮,手等亦應能慮也?」答曰:「手等能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

  問曰:「知之與慮,為一為異?」答曰:「知即是慮,淺則為知,深則為慮。」 

  問曰:「若爾,應有二慮。慮既有二,神有二乎?」答曰:「人體惟一,神何得二?」 

  問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癢之知,復有是非之慮?」答曰:「如手足雖異,總為一人。是非痛癢雖復有異,亦總為一神矣。」 

  問曰:「是非之慮,不關手足,當關何處?」答曰:「是非之慮,心器所主。」 

  問曰:「心器是五藏之心,非邪?」答曰:「是也。」 

  問曰:「五藏有何殊別,而心獨有是非之慮乎?」答曰:「七竅亦復何殊,而司用不均?」 

  問曰:「慮思無方,何以知是心器所主?」答曰:「心病則乖思,是以知心為慮本。」 

  問曰:「何不寄在眼等分中邪?」答曰:「若慮可寄於眼分,眼何故不寄於耳分邪?」 

  問曰:「慮體無本,故可寄之於眼分。眼自有本,不假寄於它分也。」答曰:「眼何故有本而慮無本?茍無本於我形,而可偏寄於異地,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託趙丁之體。然乎哉?不然也。」 

  問曰:「聖人之形猶凡人之形,而有凡聖之殊,故知形神異矣。」答曰:「不然。金之精者能照,穢者不能照。有能照之精金,寧有不照之穢質?又豈有聖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無凡人之神,而託聖人之體。是以八采重瞳,勛華之容;龍顏馬口,軒皞之狀:此形表之異也。比干之心,七竅並列;伯約之膽,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以知聖人之定分,每絕常區,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萬有。凡聖均體,所未敢安。」 

  問曰:「子云聖人之形必異於凡,敢問陽貨類仲尼,項籍似大舜,舜、項、孔、陽智革形同,其故何邪?」答曰:「珉似玉而非玉,雞類鳳而非鳳,物誠有之,人故宜爾。項陽貌似而非實似,心器不均,雖貌無益也。」 

  問曰:「凡聖之殊,形器不一可也。聖人員極,理無有二,而丘旦殊姿,湯文異狀。神不系色,於此益明矣。」答曰:「聖同於心器,形不必同也。猶馬殊毛而齊逸,玉異色而均美。是以晉棘、荊和,等價連城;驊騮、騄驪,俱致千里。」 

  問曰:「形神不二,既聞之矣;形謝神滅,理固宜然。敢問經云『為之宗廟,以鬼饗之』,何謂也?」答曰:「聖人之教然也。所以從孝子之心,而厲偷薄之意。『神而明之』,此之謂矣。」 

  問曰:「伯有被甲,彭生豕見,墳索著其事,寧是設教而已邪?」答曰:「妖怪茫茫,或存或亡。彊死者眾,不皆為鬼,彭生伯有何獨能然?乍人乍豕,未必齊鄭之公子也。」

問曰:「易稱『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而不違』,又曰『載鬼一車』,其義云何?」答曰:「有禽焉,有獸焉,飛走之別也。有人焉,有鬼焉,幽明之別也。人滅而為鬼,鬼滅而為人,則未之知也。」

  問曰:「知此神滅,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者何邪?良由厚我之情深,濟物之義淺。是以圭撮涉於貧友,吝情動於顏色;千鍾委於富僧,歡意暢於容髮。豈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無遺秉之報,務施闕於周急,歸德必於在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懼以阿鼻之苦,誘以虛誕之辭,欣以兜率之樂。故捨逢掖,襲橫衣,廢俎豆,列缾鉢,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續。致使兵挫於行間,吏空於官府,栗罄於惰遊,貨殫於土木。所以姦宄弗勝,頌聲尚擁,惟此之故也。其流莫巳,其病無限。若陶甄稟於自然,森羅均於獨化,忽焉自有,怳爾而無;來也不禦,去也不追,乘乎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窮也;蠶而衣,衣不可盡也。下有餘以其奉其上,上無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為己,可以為人,可以匡國,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314-1133606.html

上一篇:男女之年
下一篇:小鼠体内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及植入前胚胎培养
收藏 IP: 218.19.1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