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不高,面上项目约为20%,青年基金项目约为24%,因此每年十余万的“申请大军”中,“新兵”约占一成,“老兵”大概占九成,而且半数以上是经历过失败的“老兵”。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怎样“杀回马枪”?常有青年朋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博文中也曾泛泛地谈及(见链接)。今天,想通过解剖“麻雀”,做较为具体的陈述。
最近,有一位博友给我发来了上次申请失败后基金委给他的同行反馈意见(共四份),向我咨询:今年该如何行动?是否可以就原申请的题目再行申请?我的答复如下:
先来分析一下四份同行评审意见:
1)总体评价中等偏下,具体评分为“3B1C”;
2)前三位评审人对你的项目做了比较一般的肯定:第四位基本否定。
评审意见1:基本肯定。指出优点:“选题有些意义,拟研究的问题适当,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基本可行。”缺点是:“研究目标不太明确”。(估计评分:B)
评审意见2:大致肯定。着重点明:“团队的研究力量不强”。(估计评分:B)
评审意见3:有限肯定,否定倾向更大:“项目工作基础较差,申请人与外界学术联系较少,学术视野受限。”(估计评分:B)
评审意见4:全盘否定。所给的主要负面意见是:“研究目标不明确,方案不清晰,可操作性差。特色与创新之处内容空洞。前期积累工作不足,研究队伍整体较弱,其他成员所从事专业均与本项目研究内容无关。”(估计评分:C)
3)共同认定的缺陷是:工作基础较差,团队力量较弱,研究目标不够明确,研究方案不够具体。其中有些问题是致命性的。
至于今年应采取的申请方略取决于如下情况:
1、一年来是否就申请内容做了重要工作?有无相关的新文章发表?
2、对国内外研究动态是否进行过进一步调研?
3、是否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联系?
4、是否参加过相关的学术会议?
5、在团队合作方面是否可能有研究方向较为相近的朋友加盟?
若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大多是“Yes”,可以考虑继续原来的题目的申请;倘若答案大多为“No”,则以暂不申请为宜,应做更多的相关工作(包括内外联络),来年积聚了更大力量后再行申请。
以上分析和建议供参考。
这位博友的情况有一定的典型性,为了不涉及隐私,这里引述时删去了更具体的学术内容。然而已经大致可以知道:评审人所见略同,评议基本上客观公正,而且大多对申请人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可供参考之处不少。笔者的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还得请朋友们指正。
解剖这一“麻雀”的用意在于提醒朋友们,在“杀回马枪”时注意如下事项:
——必须对“不批准书”(即同行反馈意见)进行字斟句酌的解读,弄清上次申请失败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无非是:选题不当,缺乏新意,基础不足,方案不佳,团队薄弱。应仔细想想:评审人是否击中要害?其中自己的关键性薄弱环节何在?
——必须对所提及的薄弱环节做有针对性的改进。例如,进一步调研分析,确定并细致铺叙选题的先进性、前沿性;对项目的创新性做进一步凝练,寻找更有意义的突破点;赶紧通过做研究、申请小型项目(如学校级、地方级项目)、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打下更好的工作基础;制定更为详尽具体、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组建更强的团队。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发现,对于同行评审中指出的弱点尚无根本性的改观,则应做出更为现实的考虑,今年暂不申请原来的题目,待做了更充足的准备后再“上阵”。我把这种做法称为:“蹲下来,是为了跳得更高,日后摘下树上的果子”。
——青年朋友应多方征询内行的意见,特别是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老师以及学术上较为成熟的“老法师”,听取他们的有益的建议。
——在新的申请书中,不妨对同行评审意见有所表示。我在相关博文(链接中的[3])中曾建议:好好利用基金申请书末尾的问题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述及对评审意见中提出的问题的反馈,说明新申请书做了哪些改进。若对评审意见有不同看法,可以委婉地提出来,不过应慎之又慎。博友们在跟帖中认为此计甚好。
实际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这里只能泛泛地提出一些想法。究竟如何行动?请各位朋友自己拿主意。预祝大家心想事成!
写于2014年1月19日晨
【链接】相关博文
[1] 基金申请新议-8:厉兵秣马 以利再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81551.html
[2] 基金申请新议-9:认真反思 重整旗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08200.html
[3] 基金申请新议-19:从善如流 认真改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5154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