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校长及其教育理念对一个大学的成长和发展起一种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常在思考:我们的大学需要怎样的校长?读到《中国科学报》上郭英剑的文章《中美大学校长有何区别》(载于2012年6月20日第7版),颇受启发。
此文在概述中美大学校长的三大区别后,提出如下基本观点:
“要使大学校长放弃学问或者减少学术时间,其实并非难事,但这并非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高校制度建设问题。高校应该建设怎样的制度和规范,从而保障大学校长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为教育家的作用,这才应该成为人们关注好研究的焦点。”博主很认同这一观点。
文中以翔实的资料和分析,列举了中美两国大学的三个不同之处:
第一,美国高校校长的年龄都较大,任期也较长。
作者罗列了8所常青藤盟校校长的年龄和任期,其中有七位的年龄在65岁左右,迄今的平均任期为10年,现年64岁的耶鲁大学校长列文已任职19年。中国的大学校长任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第二.美国大学校长的权限较大。
大学校长是学校的象征和最高代表。在美国,拍在校长之后的是管理各个学院的院长,副校长一般不多,大都与学术无关。各大学的体制有所不同,但有一点趋同,各校的学术发展主要依靠校长、教务长及其所领导的学院院长。国内大学则校领导人数众多,分工明细。
第三,美国高校的校长以职业化为主。
美国的校长大都在学术上有突出成就,有较长期的管理经验,原意奉献,并能为大学师生、校友乃至社会各界所接受。
他们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上任前大多当过学院院长甚至教务长,若无意外,担任校长到退休为止;二是任期内一般会专注于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为此放弃自己一流的学术研究,当然也有例外,但任职后的学术成果定会减少,大学师生也能接受这种状况。
与之相比,中国大学校长的职业化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特别强调所谓“双肩挑”。
以上引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若有理解失当,有博主负责。此文只给出了一种对比,而对今后如何改革,并无直接建言。
这里,想举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看一看上海大学的老校长钱伟长。
如所周知,钱伟长先生入长上海工业大学及新组建的上海大学以来,学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从名不见经传的二三流大学,成长为许多人知道的“211”大学,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相当有力,经常开全国高校的风气之先。
缘何如此?因为有了钱伟长先生那样独特的校长。他的特点是:
1) 年龄大,任期长。他70岁就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98岁时辞世在上海大学校长任上,历时28载,其中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计有20年。
2) 权限大,自主性强。因为他的社会地位高于上海市领导,历届上海市市长都是登门拜访钱校长。他可以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法的指导下自行其是,他的改革措施好重大的办学要求一般能得到领导的积极支持。
3) 职业化,办学理念优秀。1983年到上海履任后,他专门从事校长工作,只是“业余”做一些科研、教学工作,由于他一直奋斗在高等教育战线,当过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教务长,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所以把上海大学办得有声有色。
人们会说,钱伟长老校长是个别案例,具有不可复制性。然而,从这个个例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校长的任期不必受年龄限制;校长应该职业化;校长必须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什么时候在校长的任命上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措施,则中国的高等教育幸甚!
写成于2012年7月3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