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个专题研讨会同时开讲。每个会场挤满了听众。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个个洋溢智慧的问题;一次次近距离的切磋砥砺。8月24日下午六点,最后一个会议室的灯光熄灭,中国力学大会-2011随之圆满落幕,两千多位老中青力学人在这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力学之夏。
真想让更多的“力学迷”来参加这样的“力学盛宴”!真想让更多的“力学盲”来领略一下这样的动人场面!
参加这次大会给我最深的感受有二:
一是力学的确无处不在。力学,作为最古老而又极富朝气的学科,已渗透到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国的力学事业后继有人。
本文只说说后者。
与会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年青人。他们当中,有的人做了分会报告,有的人主持了专题研讨会。更多的是在读研究生,人数逾千,我发现最年轻的与会者刚满21岁。他们的导师带着他们来了,只需要交纳象征性的注册费。闲谈中有人说,每接纳一位学生与会者,主办方至少得贴进去三五百元。但是,为了培养力学事业的接班人,这种代价小小不言。
一些青年朋友告诉我,来到大会,领悟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看到了老一辈力学家的学术贡献。原本在书本上看到的平面人物形象“立体化”了。他们看到了白发苍苍的与会代表专心致志听会、积极发问的场面,感悟到,学问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从大会所展示的全方位的力学进展,他们进一步看到了力学的巨大威力,注意到任何工程技术问题,经过力学工作者的解读、建模、求解,就能得到准确化、定量化,从而逐步接近正确的答案。因此,作为力学工作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年轻的与会者看到,一大群中年力学工作者在大小会议上唱主角,他们思维活跃,基础扎实,在力学的所有前沿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因此他们的报告非常精彩。每次茶歇时,这些中年学者经常被年轻人包围,不断有人问长问短。年轻人心里明白,要以这些学有所成的中坚力量为榜样,急起直追。
就在武际可教授和我主持的“力学科普探索”专题研讨会上,也来了一批年轻与会者,对力学科普这个需要奉献精神的领域进行探索。
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是中国力学事业的希望所在!
说起年轻人,不能不提及会议中无处不在的志愿者,他们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身穿天蓝色的T恤,默默地为会务琐事做贡献。此次会议的组织工作非常出色,其中志愿者功不可没。
今天就要回沪了。会议的精彩之处,回家后再细细琢磨。
写于2011年8月25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