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学习漫谈(29):学问改变气质——浅评培根的学问观 精选

已有 9089 次阅读 2011-5-1 07:16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习, 培根, 做学问

近年来,陆续阅读了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的著述,获益匪浅。这里写几篇浅评,与大家讨论、分享。

 

阅读使人充实

 

培根在他的名著《培根论说文集》中多处谈及读书、做学问的用处和意义。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例如,他说:“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改变气质。不仅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说得何等精当!我每读一遍,就让自己平添了拼命读书的内在动力。只有善于阅读,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营养的人才有可能活得充实、活得有用;才有勇气和力量迎战困难,解决问题;才不会稍有长进就志得意满;才不会鼠目寸光,去为小事而忧戚,为小利而钻营!随着阅历增长,经常是与人交谈一阵,我就能知道此人是否“肚子里真有墨水”。

培根主张博览群书。他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本书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这一观点与钱伟长的略读与熟读相结合的主张十分相似,也与曾国藩的读书“专字诀”相通,也就是说,必须在广泛阅读、浏览的基础上读透几本书(见学习漫谈(17))。

 

运用之道在学问之上

 

培根反对死读书。他说:“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仰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之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他力主:不要为了空谈、为了盲从而做学问;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这也是我们的老祖宗强调的“格物致知,知行统一”,也是今人一直强调的学以致用,运用学来的知识在实践中锤炼升华。正如钱伟长的导师辛吉那个形象化的比喻中所说,学问家不能像“刀匠”那样,天天磨刀,或者欣赏自己磨的刀如何锋利,而是要做“屠夫”,用磨好的刀去杀猪宰羊,刀钝了,磨一下,再去宰杀。

培根认为,读书为学的主要用途是增长才干、修身养性、明晰是非,从而正确判断和处理事务。他说:“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但是最好的关于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有学问的人来做的。……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我们以前一直在强调科研需要帅才,而帅才就是那种善于读书,善于实践,有大局观的人,必须不断经受实践的严格考验。

 

做学问不应故步自封

 

培根对当时学术界的风气时有针砭。他认为,人们高估了现有知识,低估了自己的创造力量。出于前者,往往迷信前人成果,不做进一步探索;岀于后者,往往沉浸于探究微不足道的琐事,从不堂堂正正地用新的学问解决那些主要的问题。他说:“这两点注定了人们要在求知识的道路上故步自封。……既然如此,我们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不仅应当、而且绝对必须把我们对现有成就的过分推崇和赞赏坦率地、直截了当地抛掉,恰如其分地警告人们不要夸大这些成就,对它们评价过高。”因此,他一贯主张:“读书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要推敲细思。”“使得心灵在认识事物的本性方面可以发挥它本来具有的权威作用。”

培根的这些主张对后世的学人,特别对当今的我国学人,有极其重要的、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我们不是在呼唤大量创新型人才的涌现吗?首先就应该扬弃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死气沉沉的学术风气,根绝浮躁虚夸、投机取巧、不尚读书的社会风气,认真读书,读好书,并且身体力行。只有这样,“钱学森之问”才会有圆满的答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更快实现!

 

本文参考资料:《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

附注:培根著作的有些原译用了不大通顺的语言(特别是1930年代的汉语),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笔者对个别词句作了改动。

 

写于201151日晨

 

【链接】培根的学术成就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哲学家。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成长于从千年黑暗的中世纪到科技、社会大发展的工业革命的转折期,是与达芬奇、哥白尼、伽利略等齐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除旧布新的先驱者。他批判因循守旧,呼唤开拓创新,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名言,为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预言为后来一系列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发明所证实,他的思想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人们对培根的学术评价颇高。黑格尔颂扬他“流芳百世”;马克思认为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罗素认定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培根一生著述颇丰,计有18中,代表作是《培根论说文集》和《新工具》。前者出版于1597年,收录论文10篇;到逝世前的第四版(1625年)收录58篇。这是一本知人论世的世界名篇,与法国的《蒙田随笔全集》并列为“世界散文史上的双璧”;后者出版于1620年培根60寿辰之时,直接向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叫板,表述他所开创的新方法——近代归纳法,这是一本公认的自然哲学方法论的名著。

当然,培根的一生也有瑕疵,为官为人颇有遭人诟病之处;在学术上,过分强调了归纳法,低估了演绎法,忽视了同时代的开普勒、哈维等人的学术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9132.html

上一篇:严肃严谨 公正评审——致新一代基金项目评议人
下一篇:一则严肃的欧洲笑话
收藏 IP: 114.86.39.*| 热度|

13 黄锦芳 刘用生 张伟 张士伟 王晓伟 董焱章 刘世民 吴斌 孟凡成 成金鑫 cugb2010 MaJunXiu ahsys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