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进入第四季度,上海市人才计划——曙光计划和启明星计划的申报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日参加了我校科研处组织的两次预答辩评审,看到学校里的青年才俊纷纷上阵,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实力和活力,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此过程中,也看到一些很有实力的青年朋友,出于种种原因,未能做好申报和答辩,甚至糟蹋了好材料,也为他们感到着急,这里翻出上半年评审浦江计划过程中写的一篇随感,登录于此,供年青博友参考。
今天下午参加了我校科研处组织的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申报者的预答辩评审会,明天上午还要参加上海市晨光计划申报者的预答辩。近年来,我和我的几位老朋友已参加了几十次这样的预答辩,产生了如下印象:
• 我校年青教师人才济济。参加上海市人才计划的教师逐年增多,其中不乏许多优秀人才。这证明我校这些年来所推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颇有成效。
• 年青教师给人以后生可畏的感觉,他们年纪轻轻,已在若干前沿领域做出了引人注目的优秀成果,不少人前程无量!我为他们遇上了这个好时代而感到庆幸,并对他们将为学校乃至国家的科研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寄予莫大的希望。
• 不少年青教师有很好的学术根底和优秀成果,但是在口头表述和申报技巧方面略欠火候,就像“茶壶里的饺子”,好东西倒不出来,申报往往功亏一篑,我常为他们深感惋惜。
在这篇短文里,就想与年青朋友们探索一个问题:如何从上海市人才计划申报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希望引发大家讨论,特别是已成功获得人才计划资助的青年教师,应该向后来者说说自己在申报中的成败得失的体会。
毫无疑问,要赢得人才计划,最重要的是申请者的综合实力,他们必须符合各类人才计划的基本标准,而且要比竞争者略胜一筹。这里的议论的出发点是:已具备申报实力,怎样上阵拼搏,打赢这场申报战?
我认为,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对上海市目前已推行的人才计划要有充分了解,要抓住合适的机会申报合适的计划,早早心中有数。我校科研处的工作很到位,每个计划均有专人负责,在信息的上传下达方面做得相当周到,他们是青年教师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关键问题是:充分了解人才计划(包括国家层面的“杰青”、“长江”等)的申报与一般项目申报的异同,特别是两者的区别。人才计划,顾名思义,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而专门设置的,主管部门要把为数不多的经费择优投放,投到他们认为值得资助者的身上。因此,申请者必须充分向评审者和主管者表达:“我是一个人才!你值得给予资助的人才!”因此,除了像一般的项目申请书那样清晰地陈述拟进行的科研工作以外,要把更多的篇幅用于描述自己成长的历程、已做出的学术贡献、已在国内外产生的学术影响,海归人士还应充分说明自己回国后在所在单位的学科建设中所做的主要贡献。
——在申报和答辩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全面显示自己的亮点。一方面,要概述自己已主持和参加过的重要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的和市重点的项目),已发表的论文及其引用的总体情况,已授权的专利,已获得的奖项,在国际会议上做的邀请报告等等;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描述自己最优秀的代表性的工作,突出自己最大的“亮点”,如突破性成果,被广泛引用或被highlight的论文,重要专利,特别要引述别人夸奖自己的评论或描述;说明别人大段引用自己的工作的情况。记住:别人夸自己远比自夸自更有说服力。
——充分利用短暂的公开口头表述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市里参加竞争,从过去的十五分钟的“表述+答辩”,变成了现在的五分钟表述。“答辩会”改成了“见面陈述会”,见面陈述会上口头表述的重要性更见突出。讲述时必须做到言简意赅,鲜明生动。避免采用艰涩、深奥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自己的亮点和待做的工作讲清楚(因为不少评审专家并非同行)。通常,推介自身实力和描述项目所用的时间比例约为1:1。讲述时应该从容不迫,面向听众,不卑不亢,有声有色。而有效ppt稿至多为12张(有些片子可用于“拉洋片”,例如,已发表论文的目录),且应做到图文并茂,清晰夺目。
以上说法仅供参考。
形形色色的人才计划为年青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遇。怎样赢得这种机遇?法国细菌学家查理•尼科尔(Charles Nicolle)说过:“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懂得追求她的人。”有希望获得人才计划的青年朋友们,好好用心思,努力弄懂怎样去追求机遇!愿你们取得成功!
写于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21170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