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舒服莫过倒着

已有 2512 次阅读 2017-1-30 07:17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舒服, “倒着”

舒服莫过倒着

岳爱国/文

写过了《好吃莫过饺子》一文,该说说“舒服莫过倒着”了。

想必大家都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一书,其中有许多篇章描写了骆驼祥子拉洋车,跑累了,回到家里倒头便睡的故事情节。如下面这一段:“……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风雨中的树叶。虎妞给他冲了碗姜糖水,他傻子似的抱着碗一气喝完。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刷刷的一片雨声。

老舍的这一段文字虽只是虚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对早年间穷苦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倒着”是老辈人对躺下休息的俗称,很是贴切。

在旧时代,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大多是干力气活儿的,或曰卖苦力的。不管是扛大个儿的,还是拉洋车的,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往土炕上四脚八叉地一躺,就不想再动弹了。在这一小段时光里,劳累的筋骨被彻底放松下来,也算是他们体力超大付出后的一种莫大享受。

即便是有钱人,虽不用每天都付出那么多的体力,但也是喜欢“倒着”的,从有钱人家中的一些家具即可看出端倪。例如,富人家中往往在客厅中摆放着躺椅、摇椅、卧榻之类的家具,用于休闲与享受。每天忙完了公务或自家的买卖后,换上宽松的衣服,在躺椅或摇椅上一倒,再泡上一杯香喷喷的盖碗儿茶,肯定是惬意无限;有抽两口不良嗜好的瘾君子,要躺在卧榻(一种比床略小的矮床)之上,吞云吐雾一番,才又死灰复燃般地恢复了精气神。在南方,还有一种固定在亭台楼阁之上的家具,名曰“美人靠”,是有钱人家为待字闺中女子所设置的、用来半倚半靠的特殊家具。封建时代的未婚女子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憩息和活动场所,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寂寞时只能倚靠在靠近楼边的椅子上,看看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美人靠”——虽称谓很雅致,但实质上是对年轻未婚女子身心加以禁锢的枷锁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于是,过去的人们便总结出了“舒服莫过倒着”的说辞,与“好吃莫过饺子”组成了一组有趣的排比句,并且被人们牢牢地记住。

除劳累后了的“倒着”极舒适外,还有一种状况后的“倒着”也是舒服无比的,那就是困乏到了极致的情况下,随便倒在哪里都能像死狗一样沉沉地睡去。

讲两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在我上初三的时候,学校组织下乡劳动。那个时候的下乡劳动是要带上铺盖卷,在乡下住上几天的。我和几个同学负责打前站,先行到了所要参加秋收劳动的村子。经过一番努力,将同学们的食住问题解决后,便暂时无事可做了,只等着第二天我班同学们的到来。晚上,我们几个打前站的同学正在村外瞎溜达,忽然遇到了几个低于我们年纪的同学向我们求援。原来,他们虽然也是打前站的,但由于出来晚了,再加上迷了路,走来走去就走到了这里,眼看天就要黑了,他们中间还有女生,很是着急,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带他们到达目的地。不知为何,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显的成熟得早,学校的老师也很是放心学生们,什么事儿都敢交给学生自己去办。这不是吗,几个15、16岁的孩子就被派出来闯天下了;放在今天,城里的孩子们是不会得到此项“殊荣”的。我们虽只比他们大了一个年级,但却要装出小大人的样子,信誓旦旦地向他们保证,跟着我们走,一定能够带他们到达目的地。说实在话,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所要去的村庄路在何方、村子在何方?我们大概估了个方位就出发了,路上遇到老乡就问一问,还好,我们的大致方向是正确的。可还未走出多远天就完全黑了下来,又没有任何的照明设备,那天也没有月光可鉴,走着走着就彻底迷路了,直走到半夜还未走到目的地。我们决定无论往哪个方向走,先走到一个村庄,再行打听。当我们走到一个村庄后,村里一片漆黑,家家都处在酣睡状态。我们硬着头皮敲了靠近村边一家老乡的门,将人家一家都吵醒了。我们细声细语地讲,我们是下乡参加秋收劳动的城里学生,迷路了,希望他们给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这家的主人还真是不错,穿了衣服出来,告诉我们如何如何走。看来我们的这一选择是对的,按照这位好心老乡的指引,我们很快便找到了要去往的村庄。已是后半夜了,若回到我们所在的村子肯定是不现实的。此时的我们什么都不愿想,只想着睡觉。当我们走进他们盛放着大堆铺盖卷的屋子后,不待人家言语,一个个都扎进了行李堆中。虽已是一年的秋分时节,夜里已颇有些凉意了,不盖上点儿东西睡觉有些冷,但已顾不上那么多了,睡觉要紧,拽过一个沉沉的铺盖卷往身上一压,权当被子,后面的事情便只有老天才知道了,直到第二天的上午太阳升得老高了才一个个醒来。不知为何,我觉得那是我一生之中睡得最香的一个觉。

还有一次,在大学期间,同学们相约着利用暑期骑车远行。要说远也并不算远,比起当下的一些骑行爱好者动辄骑车去西藏来说,真可谓芝麻粒似的小巫见泰山样的大巫,但对于我来说,则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一次骑车远行:从我们的学校北师大出发,目的地为密云水库,两地间距离约为100公里。那天夜晚,我们一行23:00从学校出发,骑着各自的传统自行车,兴高采烈地向密云行去。刚开始,虽已是半夜时分,但由于每个人都处于极度亢奋之中,有说有聊,所以都未呈现出丝毫的困意来。但当骑行到密云县境内后,因已是后半夜,大家的亢奋劲儿逐渐被疲累销蚀,困意便随之涌上了头顶。于是,大家相商,休息一阵后再行。意见一致,说休息就休息。于是七手八脚地将用来睡觉铺在地上的牛皮纸铺展在了马路边上,再盖个毛巾被(这些是我们准备在密云水库岸边宿营的用品),便一个个躺倒,瞬时即沉入了梦乡。大家睡得好香,丝毫未考虑人身与物品的安全问题。好在那个年代的汽车极少,特别是在后半夜的北京远郊区的县级公路上,几乎没有汽车经过。一觉无虞。天亮了,大家养足了精神,才又向密云水库奋力行去。

累了、困了之后能安稳地“倒着”,是一种享受,所以,人们才发出慨叹:“舒服莫过倒着。”

但如果累到、困到极致,连“倒着”的权利都未享受到便去见了上帝的人,该是一种何样的痛苦与壮烈?有人会质疑,这种状况会发生吗?累到、困到极致就彻底躺倒算了,余下的就不再去考虑,岂不快哉!我的回答是:有,且极其壮烈!

摄影家、纪录片导演左力,用时374天,徒步12100公里,重走了长征路之后去某高校做了题为《一个人的长征》演讲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了这样一件往事:我在若尔盖草原班佑村见过一座红军雕塑,我知道这个雕塑背后的故事,因为1995年我在王平将军家里听他讲起过这个故事。老爷子回忆说,当时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 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700 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王平将军讲到这里时老泪纵横,他说: “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都不飞,鸟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

正是这些有担当、肯奉献的大孩子,为了更多的小孩子能够睡得安稳,他们至死也未能自己躺倒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揪心而又荡气回肠的故事啊!

生活中需要“倒着”,就像人们需要饮水、吃饭一样。如果是积极地“倒着”,如得到充分地休息之后好去更高效地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那才是有意义的。如若只是为了享受而单纯地“倒着”,例如一些啃老族,只图享受而不愿做事,那就是不足可取的了,甚至是要受到鄙视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4970-1030468.html

上一篇:山之韵
下一篇:了结 (小说)
收藏 IP: 123.113.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0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