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YY

博文

[转载]BCA法蛋白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NM-W-0721 微量法100T/96S)

已有 280 次阅读 2024-12-24 14: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一、产品简介:

样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常常用于酶活性计算。此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用于食品等质量分析。

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半胱氨酸、胱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肽键,能将 Cu2+还原成 Cu+2 分子的 BCA Cu+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在540-595nm有吸收峰,562nm 处吸收峰最强。

二、试剂盒组分与配制:

试剂名称

规格

保存要求

备注

提取液

液体100mL×1

4℃保存

试剂A

液体25mL×1

4℃避光保存

试剂B

液体0.5mL×1

4℃避光保存

标准品

粉剂×1

4℃保存

临用前加入1mL蒸馏水(即2mg/mL标准品母液),溶解后于-20℃保存,建议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请根据拟用工作液体积(样本数×0.2mL),将试剂AB按照 501的比例混合,盖紧后充分混匀。

三、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酶标仪、96孔板、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培养箱、超声细胞破碎仪、研钵/匀浆器、天平、可调式移液器蒸馏水。

四、操作步骤

建议正式实验前选取2个样本做预测定,了解本批样品情况,熟悉实验流程,避免实验样本和试剂浪费!

1、预实验样本制备

组织样本:称取约0.1g样本,加入1mL提取液冰浴匀浆后,12000rpm4℃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注】:若增加样本量,可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15~10的比例进行提取。

细菌或细胞样本: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建议 500 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 20%或 200W,超声 3s,间隔 10s,重复 30 );12000rpm4℃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注】:若增加样本量,可按照细胞数量(万)提取液体积(mL)15~10的比例进行提取。

液体样本:澄清无色液体样品可以直接测定。若浑浊,离心后取上清检测。

2标准溶液的配制:2mg/mL标准品母液用蒸馏水稀释成0.5mg/mL的标准溶液备用。

编号

稀释前浓度(mg/mL

稀释液体积(μL

标准液体积(μL

稀释后浓度

mg/mL

S1

2

150

50

0.5

3、预实验上机操作:

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62nm

 操作表

试剂名称(µL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样本

5

-

-

标准溶液

-

5

-

蒸馏水

-

-

5

工作液

200

200

   200

充分混匀,于60水浴30min冷却至室温后,取200µL反应液至96孔板,562nm处读取吸光值A分别记为A测定、A标准、A空白(注:空白管只需测定1-2次)

4、正式实验:

 预实验A测定-A空白﹥1.6,需将样本用蒸馏水稀释后再测定,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

 确定好最适实验条件后,正式实验样本制备同预实验样本制备;

正式实验按照预实验上机操作步骤进行(标准管和空白管预实验已做,正式实验可选做)。

五、结果计算:

1、按照样本质量计算

Cpr (mg/g 质量)=C标准品×A测定-A空白÷A标准-A空白÷W×D

             = 0.5×A测定-A空白÷A标准-A空白÷W×D

2、按照细胞数量计算:

Cpr (mg/104 cell)=C标准品×(A测定-A空白÷A标准-A空白÷细胞数量×D

= 0.5×(A测定-A空白÷A标准-A空白÷细胞数量×D

3按照液体体积计算:

Cpr (mg/mL)=C标准品×A测定-A空白÷A标准-A空白×D

          = 0.5×A测定-A空白÷A标准-A空白×D

 

C标准品:标准溶液浓度,0.5mg/mL;      V提取液体积1mL                                    

V1加入样本体积0.005mL           W样本质量g

D稀释倍数,未稀释即为 1           细胞数量以万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89971-1465803.html

上一篇:[转载]表型+转录+代谢+qPCR分析褪黑素增强棉花耐干旱机制
下一篇:[转载]理化指标+转录组+代谢组分析竹炭增强辣椒抗枯萎病机制
收藏 IP: 59.174.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2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