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韩愈《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人间之正道-人类永恒文明;授智慧、知识与技能之业;解进取、感悟之惑。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国兴衰,系于教;教兴衰,系于师”,师之致要。
而谈之名师,吾则以为应为“明”师,‘明师’乃‘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这样更觉慌恐不安,陶行知先生有两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做万做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历来,不少人把前者看作是师德本质的表述,后者是教师职能实践的标准。
奉献精神是师德修养一个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而发现、坚持、传播真理,维护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以先进思想文化为时代、社会、广大青年施行人文精神的垂范,却是师德追求不容转移的方向。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然后才可探究完善人格的方法和途径,才可谈到不断学习,追求发展的空间。可谓“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朱熹在《观书偶感》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池塘里保持一湾清澈透明的水,就必须有来自源头的涓涓活水。“学高为师”体现在自身的不断“充电、升值”。
总之,“厚德、博学、求学、创新”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寄语
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学生要立大志、干大事,不要做大官。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科技意味着人类文明与发展;真理是永恒的文明。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终身学习,真求知/用慧者,会感到学问越做心越“虚”,书越读越觉读得“少”。
励志笃行、止于至善:为大志,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持之以恒、艰苦创业、敢为人先。
克己修身、厚德载物:要自知、自信、自强、自重、自勉、自成。要分享与关怀、开放与睿智、赞赏与感恩、圆通与适应、同情与同感。
-名师名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正心、修身、齐家、兴业、利国、报天下”;
“励志笃行、止于至善”;
“求真循理、慎思知明”;
吾先为学生,而后为师”。
尔凡与天下人共勉!
2003年6月30日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