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万木复苏百花开放的季节。2017年春天,我国高教界似乎也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时节。可谓好戏连连,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新近颇为“吸睛”的报道则是,2017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了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大会(详见央广网2017-04-18)。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成立,之所以“吸睛”,引起多方关注,可以用通俗的“高、大、上”来简要归因。
“高”,指受到高度重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学院的成立,并做重要批示。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志宏、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孟春出席大会,并共同为学院揭牌。来自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中科院院属单位、国科大各院系的领导和负责人,近500人参加此次大会。
“大”,指投入大:其他资源性投入不计,仅当天的会上,赛伯乐投资集团董事长朱敏、三盛宏业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建铭、中兴通集团董事长朱元涛对国科大创新创业学院进行了联合捐赠,三家企业共同捐赠1亿人民币,支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上”,指志存高远:国科大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是国科大迈向世界一流的重要举措,坚持的核心价值是要为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若干年以后,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大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双创学院,有没有历史性的贡献。
被上述大手笔吸引之余,按捺不住闯进我国高校“创业学院”这个大观园,试图将各种景观尽收眼底。
其实,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是一个新闻,但却并非“新事”,早在2010年,我国高校就开始探索“创业学院”。时至今日,创业学院经过多方探索,已呈现出多种形式。笔者现大致归纳如下:
其一,示范引领型。2002年4月教育部选取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全国9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在这些试点高校中,颇有几所高校珍惜作为试点先行的机遇,在创业学院这一探索中,“鸟美仍然爱羽毛”,不甘落后,继续努力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效应。譬如,上海交通大学是这样宣传的:“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创业教育先行者之一,一直有创新创业的办学传统,近20年矢志不渝地探索构建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并于2002年和2009年分别被确立为教育部和上海市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 0年6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业学院。”(《思想理论教育》,2015-05-15)再如,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在介绍创业学院时,在表明“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高校”的身份之后,同样强调了“引领”作用:创业学院以学生满意、国内一流”为愿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引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改革。
其二,胸怀博大型。湖南大学可谓紧跟时代之潮流,把握创业之真谛。湖南大学成立的是“虚拟创业学院”。虽称作“虚拟”,只是针对互联网而言,但其具体运作不仅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是旨在服务全社会的。这表现在其定位上:“为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教育资源”;这也表现在设计上:学习和课程栏目都精心设计了“线上”与“线下”;这还表现在服务上: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课程咨询,而且还有在线客服,更有“学友互动”专区——这种服务可谓集所有网络服务之大成也。
其三,谨慎务实型。这一类型中的创业学院要么居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高校。譬如,温州大学树立的目标就是:“弘扬温州大学创业教育特色”,并列的两块牌子是: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创业发展研究所。其扎扎实实想做一番事业的制度安排都值得深入挖掘。要么是具有悠久办学历史,本身就“老成持重”的高校。譬如,武汉大学2001年就在在全国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2002年同样入选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但在当前创业学院炙手可热的形势下,武汉大学虽然汲取了创业学院的一些运作模式和实践经验,却并没有急于亮出“创业学院”这块招牌,而是低调地开启了“自强创业班”。
其四,勇争第一型。这类高校在我国政策主导下的高校排名中难以跻身前列,与昔日的“985”高校在资源获取等方方面面都难以匹敌,但敏锐把握了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这一形势,把“创业学院”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途径。这类高校的创业学院对“第一”颇为重视。譬如,华南师范大学官网是这样介绍的:“我校创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是广东省高校成立的第一所创业学院。”再如,媒体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为首个实体创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宣布“拟设立全国首个创业管理专业,纳入学校自主招生范围”。
最后,借势发力型。用了“借”字,或多或少表达了作者的忧虑。这种“借势发力”的效果如何,有待来日用事实证明。从目前的状况看,一种是借“创业学院”之名,却与实际的创业学院相去甚远。譬如,“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就很难作为“创业学院”的案例来研究。还有一种是借“名校”“名牌”之势,以有效获取资源,谋求发展。譬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清华大学“名校”以及清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品牌效应”在此都是不言而喻的。
行文在此,窃以为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颇能用来评析我国高校创业学院之状况:总有具有远见卓识的高校,作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走在了创业学院发展的前列。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学院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呈百花齐放、蓬勃发展之势。但是,不要慌、不要急——“浅草才能没马蹄”啊!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分析与提炼。更何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用心耕耘。君不见,“谁家新燕啄春泥”?!
注:本文所用数据除特别注明之外,皆来自于对方官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