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关于报道采写的四个建议

已有 3880 次阅读 2008-11-18 14:32 |个人分类:编辑部的故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随着编辑力量的增加,LOP更加明确了采写报道的路线,并开始以较大篇幅发表有关光学企业、实验室、人物、会展活动方面的专访。与原来的学术论文相比,这些报道更有可读性,丰富了期刊的内容。但在看稿子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文章的质量以及编辑的采写习惯及风格:

  1. 把握文字的层次。我们的读者是有光电基础的科研、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生等。如何使文字能很切合读者的水平,需要认真体会。起点太低,总是在讲一些常识(如激光器是怎么回事),会给读者留下一种科普的感觉;切入点太深,则一般读者很难跟上作者的思维(如果对于超短脉冲激光技术没有概念,则很难理解什么是光梳)。要想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我们的编辑对于报道内容有深入、准确的理解,这样才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编辑对于光学、激光的认知还不够,仍需要加强学习。如果存在这方面有缺陷,写不出有深度的采访提纲;采访过程中,不能积极与专家交流;具体写稿过程中,拘泥于对方的话语,不能取舍,不知如何发挥。
  2. 学会收集分析材料。我们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一般都是著名光学专家、企业家,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其他媒体的采访报道。我们做采访时必须事先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哪些值得发掘?由于大部分媒体都不是光电专业媒体,所以我们的报道应该更加专业,对于大家都提问过的常规性介绍问题不必再提。另一方面是要读采访对象自己的论文,这样既能增加交流时的共同话题也会给后面的报道写作积累素材。如,最近我在整理上次对王之江院士的采访报道时,专门阅读了1979年王先生写的回顾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的文章,加深了我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
  3. 关于照片。一方面要有足够的拍照技巧,虽然现在的相机越来越高级,但能拍好照片的人并不很多。另一方面,要能按照版面的安排,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1/4版,1/2版。另外,一定的PS技术也是需要的。 
  4. 要有紧张的时间观念。我感觉在采访结束的3天之内就要拿出初稿,与其他编辑讨论。这是意味着对写作材料的准备应当在采访之前收集分析完毕。这种时间从紧的安排,可以保证报道的按时或者提前出版,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应对突发任务,形成良好的采编习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47291.html

上一篇:做自己的杂志 让读者去看吧!
下一篇:08光学大会归来杂记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