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午夜随想(19)

已有 2275 次阅读 2013-11-17 02:10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以下是发往内部群的内容。]


孔子究竟有啥本事*?

* * *
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孔子没有什么正式的著述,只留下了一些打动人心的话或者片段。他本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学习、念书,念书、学习。孔子没有创造能力。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著述。他在成长过程中被这些东西给迷住了。于是,就整天念书。孔子不写文章的,走到哪里都扛着一麻袋书。
我小时候经常看一些“名人名言”之类的东东,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可能是受到这种影响,我现在也能写出一些打动人心的话。其实很简单:想到啥马上写出来,每次只写一句话。大脑看到你“瞧得起”它,就会很来劲,不停地往外冒。这是大脑固有的功能。我在高三毕业后有段空闲时间,无意间买了一期《科幻世界》画报。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不相干的想法,我就记录到一个大32开的硬皮笔记本上。比如,乒乓球为何会停下来?它的运动规律如何,等等。那时我感到这问题不简单。到了大三的时候,我养成一个习惯,随身带着口袋大小的笔记本,走在路上忽然会从大脑中“捕捉”到想法,就赶紧记录下来。到了毕业的时候,积累了十来本。我本来计划写一本书,但没有实现,只开了个头。我在大二期间也尝试过写小说。口袋里准备好本子很重要,这会对大脑形成一种暗示,同时也准备了某种“势”。你想进入历史吗?首先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其次才是技术。
以前我在网上得知人们对于苏格拉底是否真实存在有疑问。最近也注意到其实人们对于孔子是否真有其人也存在疑问。普遍的现象是,当你跟人们讲你自己的观点时,人们听不进去。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就是某种抵触心理。假如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你说啥,对方常常倾向于否定、找反例等。而通过第三者的口说出来,更容易让听众接受。抵触心理仅是表象。往深层次挖掘,你就会发现一般人都倾向于在心里“小瞧”他人。再往深挖掘,你就会发现那其实是“小瞧”他们自己!人类的大脑喜欢“被拍马屁”,一旦经常受到小瞧,就会很消极。正如卡耐基指出,人们都喜欢受到赞美。但通常人们都不愿意彼此赞美。所以,卓别林说,“你必须相信自己。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所以,成大事的人,首先要过心理关。互相不服,就产生出一帮庸才。你要去观察大多数人,然后反其道而行之。我的口号是:人人都可以伟大,人人都应该追求伟大。(我为何总是高估一些人?因为我一直就有这样一种追求,就以为他们也跟我一样。)
举个眼前的例子。像我这样干法,给认识和不认识的学术群体发送群邮件,我不需要去“跟”别人。特别地,我不需要等到普林斯顿的学者这样干,并以他们为“标准”,然后放心大胆地跟上去。我也不崇拜哈佛或普林斯顿的教授、学者。我要做的是:以哈佛摆脱哈佛,以普林斯顿摆脱普林斯顿,以诺贝尔奖摆脱诺贝尔奖,以牛顿摆脱牛顿,以李毅伟摆脱李毅伟,以历史摆脱历史。(参见维茨金的《学习的艺术》,作者在书中讲到“以数字摆脱数字,以形式摆脱形式”)。

你必须敢于从人人都认为是“悬崖”的地方跳下去,你必须敢于往人人都认为是“火坑”里跳下去,你必须面对人们的讥笑和嘲笑——这就是我所说的心理准备!(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
在悬崖面前,谦虚管用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742369.html

上一篇:清华高才生。。。
下一篇:公告1号
收藏 IP: 110.177.109.*| 热度|

2 林中祥 张忆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