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gnui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gnuist 致力于气候科学研究,求实创新.

博文

中国大气科学家:么枕生教授(下)

已有 4951 次阅读 2012-1-31 10:3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 科学家, style, class, 人品

 三.治学精神和人品风范

纵观上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么枕生教授将其毕生精力完全奉献给了中国气象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他的一生不但品德高尚,两袖清风,而且其治学精神历来十分严谨,一丝不苟。仅从下列几方面可略知其治学精神和人品风范:

1)执着的事业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么枕生教授一生都有执着的事业追求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早在求学时代,他就孜孜以求地钻研数学,并刻苦学习各种外国语,致使其能够在后来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熟练掌握了英、德、俄、法、日等多语种文献。他曾回忆说,“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用德文撰写的,早期的每篇论文几乎都是用英文写成的。”以致后来在撰写其论著时,除中文文献外,大量参考了英、德、法、日、俄文的文献和资料,从而能旁征博引国外名著,博采众家之长。他对自己的治学要求十分严格。在他个人藏书的多本原著(英文版)书的扉页中,笔者曾发现当年么枕生求学时的笔记,其中常记着对某些难懂问题的求解推证, 尤其是数学推导,有时还标注了年、月、日等字样,偶尔也有这样的一段话:“今日发烧39度,…××问题尚未理解。×年×月×日”,其刻苦求学之精神可见一斑。么先生常常以“在逆境中奋进,变逆境为前进的动力。”这句话鼓励那些在前进的道路上遭遇各种困难、坎坷或困扰的学者们,要奋发向上,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左右。他曾风趣地回忆起“动乱年代”他是如何刻苦学习的。当时他每天五点起床,早早地读书和写作,等到上午红卫兵真的来抄家时,他早已将“功课”做好,并将书稿等物收藏好了。因为当时外文版书籍,曾一度被当年红卫兵们视为“封资修”的禁书,若被看到,不但当场没收,还会遭到批斗。因此只有这样避开锋芒,才不致惹祸。久而久之,红卫兵也就不来找麻烦了。可见即使在文革动乱年代,么先生也从未耽误钻研业务。1989年他应约为“地理研究”杂志撰写发表于1990年的《我国气候科学40年的蓬勃发展》一文时竟然参考引用了近40年的有关文献和专著474篇(本),这样的文献查阅量即使是年轻人,其工作量也已十分可观,何况当时先生已近80高龄,此事足以证明么枕生先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研究的刻苦认真精神。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1990年退休后,虽然,他既无科研经费资助,又无研究助手,但仍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气候变化和统计气候学,坚持不懈地独立完成每一篇论文的创新构思、数学推证、数值试验并撰写包括英文稿在内的文稿,笔耕不止,以致在其耄耋之年仍能在国际SCI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直到辞世。

2)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么枕生教授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独创精神的科学家。对于创新,么枕生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创新的文章就不要写。”他曾在一次与学生的谈话中说道,“在科学事业中寻求无穷的乐趣。每当你呕心沥血,潜心于某一问题的钻研之时,经过反复艰难的思索求解终于豁然开朗,你就会感到一种无限快慰、无限奋发之情。此时你又增添了向新的高峰攀登的勇气和信心。”可见他对于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么枕生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曾在一篇总结性文章中写道:“中国的现代气候学是我用专著、论文、讲课与讲演等所推动发展的”。此话千真万确。众所周知,由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早期的气候学仅只是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其主要研究手段则偏重于定性描述。随着其它相关学科的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包括大气科学和气候科学在内的地球科学内涵的极大丰富,形成了自上世纪后期以来的巨大发展, 尤其是大气科学中气候学科的发展更是异军突起, 目前全球动力气候数值模拟与区域气候数值模拟技术的成熟发展和统计气候学方法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与么枕生教授在其有生之年所作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他在总结统计气候学成果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我在统计气候学方法的研究中大都属于独创”,“研究方向主要可归为7类,其中有突破性或仍有现代国际水平的有:(1)回归方程;(2)谱分析;(3)旱涝循环、游程转折点与转折周期;(4)气候随机变化;(5)气候数值分类;(6)序列统计;(7)主分量正交变换分析。”

3)一生正气和爱国情怀

么枕生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除了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而外,别无他求,一直过着简朴节俭的生活。他生前曾几次谈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因受当时教育部的委派,兼任东北区战后院校接收委员的情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现象横生,凡任此职者大多在经济上有染,唯有他身正不怕影子斜,两袖清风,为职清廉,除应有的工资待遇外,从不违法乱纪,曾受到当局好评,成为他后来一直引为自豪之事。直至晚年,他曾对笔者说,他一生中有两件大事是自己坚持原则的结果,其一是反对家中父母的包办婚姻,直至抗婚,奋而出走;其二就是兼任东北区战后院校接收委员期间,一身清廉。可见,么先生其人品十分高尚可敬。而他在晚年的著作《气候统计学基础》的前言中,曾这样写道:“气候统计学在实现祖国四化宏图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上确实起着重要作用,… , 我们不能见高山而仰止,应以老马识途的精神,为广大青年指出艰苦攀登高峰的捷径;更应以老当益壮的气概,与广大青年共同携手奋斗,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这就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另一目的。”这段话充分表达了么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后生青年学子的高尚情怀。

4)谦虚谨慎、助人为乐、提携青年并积极倡导发展新兴学科

么枕生教授一生都十分谦虚谨慎,他曾说道:“结满果实的树枝总是低着头,而那一无所有的空枝才昻首向天。”此话意在表明一个人愈是有成就,愈是要谦恭谨慎,切不可骄傲。相反,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反而不懂谦虚谨慎,而盲目傲慢。这也正是么先生的毕生写照。么先生在其晚年(1999年)就曾十分谦虚地写道“我虽工作已长达六十四年(1936-1999)之久,但除专著外,只有论文57篇,不象有些专家硕果累累。”然而事实上,他的高水平科研从不依靠别人,无论是从学术思想的创新直到完成一篇论文的写作(中外文)完全是其本人独立的知行合一的创新成果,已经为同行们所公认。先生一向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特别关心后生学子是否有创新学术思想多年来他为不少年轻人指导过科学论文,无论是他本人的研究生还是别人的研究生或其它单位的学者,只要求教于他,他都会认真咨询在么枕生教授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有一张他自己亲手书写的对联: “君子助人不图报,小人施惠为结私么先生在其一生的行动中正是一位“助人为乐,从不图报”的君子。他不但经常循循善诱地教诲他的学生们(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 为他们答疑解难, 而且还常常收到素不相识的学者和青年们的慕名来信, 尽管他很忙,但每信必答,为他们咨询各种学术问题。不管是哪个单位的只要肯刻苦努力有学术理想的他都会全力支持替他们出主意,指方向,凡受益者都深感么师知识渊博、演绎归纳有序、言简意赅、教导有方、启发性强、概念清晰、趣味无穷。诚所谓“沐浴教泽,如坐春风,受益匪浅”。他一方面为祖国气候事业积极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对年轻人在业务上的要求也很严格,曾有一次,有位研究生提到要导师帮他建立学位论文思路,当即遭到先生的反对,并批评该生不应依赖导师,而要有独立思考精神,学生只能在导师指出的大方向下,刻苦钻研,查阅文献,建立自己的学术思路,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此外,他还努力倡导建立和发展新兴学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1956年亲自主持黄土高原小气候考察,为气候学科的专业课程的设置打下坚实的基础。1958年他首倡建立动力气候学,强调气候科学要数值化。1963年春,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在青岛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我国海洋科学十年发展规划草案。他和与会专家(共29人)一起联名建议,为加速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我国应成立国家海洋局,统一管理海洋及其各项业务工作。此建议及时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准和采纳。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气候学研究,应从天、地、生相互作用的观点来考察问题。这一观点与当时国际上提出的“全球气候系统”观点以及国内众多学者的学术观点不谋而合,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赞颂。

四.主要学术著作

1. 代表性论文

Yao,C.S., A Loading Correlation Model for Climatic Classification in Terms of Synoptic Climatology, Theor. Appl. Climatol., 1998, 61: 113-120. 

Yao,C.S., A new method of cluster analysis for numerical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Theor. Appl. Climatol., 1997, 57: 111-118.

么枕生,载荷相关模式用于气候分类与天气气候描述,气候学研究-气候与环境,气象出版社,199819

么枕生,序列统计与气候应用的统计理论,气候学研究-气候与环境,气象出版社,19981020

么枕生,主分量正交变换分析与气候应用,气候学研究-气候与环境,气象出版社,19982131

么枕生,概率论基本定理在气候统计中的应用,气象学报,1963332):245-256

么枕生,湿日与干日随机变化的概率,气象学报,1966362):249-260

么枕生,自回归模式的拟合,大气科学,198264):378-385

么枕生,应用转折点与游程的气候分析和预报,地理研究,198653):1-10

么枕生,我国气候科学40年的蓬勃发展,地理研究,199091):59-77

么枕生,用于数值分类的聚类分析,海洋湖沼通报,199442):1-12

Yao, C. S., Die stationären frontenund die Seebassin-Zyklonen in der Chinesischen “Mai-Ü” , Priode.Zeit.f. angew.Met.,1939, 7:213-218.

Yao, C. S.,  On the origin of depressions in Southern China, Bull.Amer.Met.Soc.,  1940,  21:351-355.

Yao,C.S., 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historical recordsv of flood and drought,J.Appl. Meteor.,1982, 21(4):588-594.

Yao,C.S., Fitting a linear autoregressive model for long-range forecasting, Mon. Weather Rev.,1983, 111(4):692-700.

Yao,C.S., Run-Turning point and Turning priods of flood and drought years, Theor. Appl. Climatol.,1989, 40:111-118.

2. 学术专著

么枕生,农业气象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 1954, 272(译为越文)

么枕生,气候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 1959 , 510页(1994年由潘守文等改编为:现代气候学原理,1182页,气象出版社)

么枕生,气候统计, 科学出版社, 1963, 246页(1990年由丁裕国再版扩编, 954, 气象出版社)

么枕生,气候统计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 1984, 594页。

么枕生,2002,第6期《气象学报》,641~646,一个用于气候描述的新载荷相关模式

参考文献

丁裕国,《气候统计学基础》评介,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介文集(国家教委教材和图书情报管理办公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202

邹进上主编,气候学研究----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纪念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专辑),气象出版社,1989年,序言。

么枕生,我的生平与工作,么枕生教授科学论文选集,气象出版社,1999年,1-3

么选编辑委员会,么枕生教授科学论文选集---气候学与统计气候学(祝贺么枕生教授从事气候学教学研究65周年暨90华诞,气象出版社,1999年。

李江风、丁裕国,著名气象学家  统计气候学的奠基人---- 么枕生教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6),61-63

撰稿人:

丁裕国(194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气候学和统计气候学教学与研究。师从么枕生教授多年,曾任么选编委会委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0-532910.html

上一篇:中国大气科学家: 么枕生教授(上)
下一篇:丰硕成果来自师生的共同奋斗
收藏 IP: 180.109.29.*| 热度|

6 李庆祥 许培扬 张学文 陈昌春 李宇斌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