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介绍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关于“快道”(直觉)和“慢道”(分析)两个思维系统的概念以及在个人和社会层次的应用。除此之外,该书还有一段关于人的记忆和“幸福度”的研究和讨论,也很有趣。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涉及了。
直觉与分析都是人的生存必不可少的。“分析”是人所区别于动物的关键能力。但是,它不能应付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我们需要“快道”来迅速决定很多事情,而把“慢道”所需的注意力和精力保留给更加重要和复杂的问题。这两个系统的区别与合成是进化给我们的礼物。然而,进化的结果并不总是适应今天的社会。所以我们不能完全顺应自然,而是需要施加某些控制。
“慢道”系统一般是懒惰的,能不参与就不参与。所以“快道”往往是缺省模式。但如果我们希望使用“慢道”,那还是有些办法的。
最重要就是制造认知上的困难。在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的“快道”会自动开始解决。只有“快道”感受到困难时,才会启动慢道。所以,我们可以有意制造认知上的困难来“唤醒”慢道。实验发现,当用不容易看清的字体来印刷问题时,受试者更倾向于动用“慢道”去解答。所以在课堂和演示时,有时故意“为难”学生是有好处的。很多学术著作(特别是文科的)写得诘屈聱牙,大概也有这个效果。
一个相关的技巧是制造惊奇。当“快道”发现事情不能用经验来解决时,“慢道”就会上场了。另外,记得“慢道”是慢的,需要时间。所以遇到希望通过“慢道”来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给自己时间压力。在重要问题前,即使认为自己已经有了结论,也值得再花时间反复考虑一下。
“慢道”基于知识和逻辑,可以避免直觉的一些误区。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一个是注意力的限制。当慢道专注于一件事时,不但它不能兼顾其它,连快道也会“稍息”。著名的“球队里看猩猩”实验,就显示了这一点。所以在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时候最好还是依赖“快道”。另外,慢道很容易疲劳,特别是在体力不支和血糖降低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慢道会让位于“快道”,而且人的自制力也会下降。
“慢道”与“快道”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两个系统。它们是相互连接,相互合作的。完全的直觉思维和完全的分析思维是两个极端,而大多数思维过程都是介于两者之间。“直觉”为“分析”提供输入,而后者过滤甚至推翻前者的决定。更重要的是:慢道能帮助快道的成长和发展。很多知识通过反复训练和重复,会转化为直觉,而能以“分析”的精确性和“直觉”的速度来发挥作用。高明的棋手,战斗指挥员,足球运动员等都会有这种来自“慢道”的直觉。甚至在纯“分析”的数学领域,最好的数学家也有很高的直觉理解问题的能力。这种由训练和学习得来的直觉,是“快道”中最值得信任的一部分。
因为“直觉”的运作是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所以人们对它的功用甚至存在都不甚了了。但对于心理学家,直觉一直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研究对象。卡纳曼的《思考,快与慢》又一次唤起人们对直觉的注意。显然地,本书作者也花了很多心思来组织关于直觉的大量知识,使之既有条理又有趣味。但是,我相信如果换一个人来写直觉,可能会采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和结构。即使作为外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时常会悟到作者尚未提到的脉络和联系。所以,这绝不是关于直觉的最后著作。而且,书是给“分析”头脑看的,但我很怀疑“分析”头脑能真的了解直觉。我觉得,了解直觉是像了解朋友一样。它不是基于概念和定理,而是基于感性经验。和朋友相处长了,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行为模式,可以准确地预见他对各种情形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但这种了解是“直觉”层次的,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我们会说,那只是一种“感觉”。对“直觉”的了解也是如此。每本书的架构和叙述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积累关于直觉的知识(特别是它非理性的部分),这样假以时日,直觉就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了。所以,即使这篇博文概述了这本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知识脉络,却还远远不能代替读书本身。那本书里很多关于直觉的实验和故事,至少与背后的理论同样引人入胜。
直觉还让我联想到所谓“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说的是一切基于理性,基于事实和逻辑。这应该是最与现实“接轨”的思维方式。但是读了《思考,快与慢》,我们就能了解,人脑的构造并不是逻辑电路拼成的计算机。科学精神可以成为“慢道”的指导原理,却并不能主宰“快道”的行为。然而“慢道”系统既懒惰,能力也有限。如果要求自己用“科学精神”去对待所有问题,那无异于自废“快道”的武功,从而大大限制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科学主义者也承认科学不适用于艺术,情感等问题,。但这里说的不是同一回事。)而且,“快道”的运行不是人的意志能阻止的。所以要求自己完全遵循“科学精神”的话,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和挫折。进一步,如果要求或假定整个人群都按照“科学精神”行事的话,那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人的大脑,特别是逻辑“自我”之外的部分,是最引人入胜的东西。它是我们人格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却不能通过自我反省来认知。直觉和非理性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也有很多科普读物涉及这方面内容。但是,《思维快慢道》是独特的,因为它是由本行的开拓者所写。作者卡纳曼与他的合作者特沃斯基在七十年代开创了“前景理论”之后,在这个领域从事了三十多年的研究。这本书中大部分内容来自他们第一手的研究成果【注5】。本书也融入了作者宝贵的亲身经历和见地,以及很多有关的心理学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这本书不仅是了解“直觉”与“分析”的渠道,也是了解心理学历史和研究方法的一个很好窗口。为了了解人性,了解自己,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再读。
附注:这里有一篇讲非理性思维的好文章:「高智商」与「理性」,不是一回事http://chuansongme.com/n/1086615
【注5】要更多地了解这个研究领域,可观看卡纳曼诺贝尔奖演说录像http://www.nobelprize.org/mediaplayer/index.php?id=531
思维快慢道(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863865.html
思维快慢道(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865970.html
思维快慢道(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867704.html
有关博文
×××关于经济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310533.html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285750.html
“免费”的代价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4082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666111.html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665790.html
从“破釜沉舟”谈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266839.html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363851.html
×××心理学其它题目×××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743527.html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365953.html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A WholeNew Mind》读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30021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