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席酉民 管理教授,《管理学家》主编,个人主页www.ymxi.com

博文

混沌中的秩序

已有 4969 次阅读 2007-8-7 18:08 |个人分类:管理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混沌中的秩序

西安交通大学 席酉民

 

一个月前,一位来我校访问的美国统计学教授看到西安混乱的交通秩序,估计7-8分钟应该有一起交通事故。于是,站在路边等待以验证其判断,结果,10分钟过去了,没发生事故,20分钟过去了,仍没发生交通事故,又等了10分钟,还是没有发生事故。这下,其好奇心更加强烈,索性待在路边观察个究竟,到底是什么东西使看起来如此混乱的交通秩序又能如此安全地运转呢?

当时,其好奇心并没引起我太大关注,因为我们经常碰到外国朋友或教授感叹中国司机水平的高超,有时他们坐在车上经常不由自主地用手蒙住眼睛,原因是有时看着车子冲着人就开过去了,结果松开手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包括一些在中国长大、后来又出国的朋友,他们回来后也有类似的感受,他们不敢在国内开车。引起我写此文的动因是昨天晚上与两位美教授共进晚餐,并介绍我自己的和谐管理理论时,当我谈到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多变,传统管理理论试图将所有相关因素纳入对行为主体过程和行为路线进行设计的管理思想已经越来越无法处理现代社会活动中那些难以控制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因此从和谐管理理论角度看,管理应走双重路线,即利用人类已有研究成果,将能够控制的因素纳入对行为主体行为路线的优化和设计,使其达到比例得当、协调搭配的“谐”的状态;而对那些无法预见和难以控制的因素,不要奢望去设计和优化他们的行为路线,而是另辟蹊径,把重点放在设计一种和谐、宽容的良好环境,让行为主体生存于其中,通过这种良好的环境引导和保证使行为主体共生演进,不但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而且相互协作,从而实现利用其能动性和能力以及环境作用下的良好协作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和环境冲击,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和机制。和谐管理在从这两条路线出发的同时,还关注“和”与“谐”的互动和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一种能使这两种思路有机配合的良性的机制,即我们称作为的和谐机制。当我讲到这里时,这两位教授也非常感兴趣地谈到西安的交通问题,因为他们中其中的一人是研究复杂系统问题和心理学的,所以自然提到混沌中的组织秩序问题,另一教授是研究通讯和沟通问题的,自然想到维持这种表面上看来混乱但实际上有某种秩序的内部机制是什么?

仔细思考这种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现象,还真有意思。并且类似的现象也很多,如中国的经济看起来也秩序混乱,但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多年以前曾考察过此类现象,并指出高速发展一定会伴随一定程度的混乱。然而,当时并没有太多地关注这种混乱背后的潜藏秩序。当然,一定程度的混乱可能需要社会为此付出一定程度的额外代价,但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回避这个混乱过程?从螺旋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个混乱过程是很难回避的,因为她涉及到制度、法律体系的建设以及人的行为习惯等问题,即使事先可以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也会由于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惯性使之执行大打折扣,这也许就是人们常提到的我们必须为改革或发展支付成本。当然,从研究的角度讲,我们必须探讨如何少支付该类成本。本文的目标不是探讨怎样消除这种看似混乱实际有一定秩序的现象,而是想解释其背后的机理,以使我们在无法回避这个过程时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个过程。

复杂科学研究表明,复杂系统一般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等机制,复杂的任务会将组织推向混沌,处于混沌边缘的系统中因果关系变弱而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得到坚强,系统旧的平衡被打破,系统内各元素的相互作用使系统整体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在环境的作用下自适应系统有向结构更为复杂、功能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更复杂、难度更大的有序。现时的西安交通系统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系统就有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还会向新的状态演化。

我们透过理论的分析,具体进入该系统,分析其自适应和自学习机制,我们会发现其具体的运作过程类似于我们和谐管理论所倡导的环境诱导下的通过自学习而达到的一种自适应机制。一、在交通秩序比较混乱的这个大环境下,要有序运转,每个行为个体必须相互了解彼此的行为特点,形成一种与该环境相适应的沟通语言(包括身体语言)。如你的车前边跑的是一辆出租车,其行为特点可能是不打转向灯猛地一头将车停到路边的客人面前,或者看见前面路边有人,突然没有任何表示的变道冲想前方,等等。因为大家都熟悉彼此的行为特点,所以会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做好必要的准备。也就是说,在大家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环境下,大家会形成一种与该环境相一致的行为规范,这类似一种语言,即他们都讲英语,所以彼此可以相互理解,从而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在大家交通规则意识都不强的环境里,大家也形成了一种与此相适应的共同语言,如都讲汉语,也能相互沟通,相安无事。当然,我们这里并没有分析那种方式运转成本更低,对社会更为有利。而是分析两种看似冲突但又都能存在的社会状态的背后机理。二、在相互了解的同时,还需为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而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这包括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反应速度、驾车技术等。这实际上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努力方向之一,如当战略研究开始引起人们重视时,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外部,即根据环境分析,确定组织对环境的反应策略;发展到后来的产业定位理论,也是根据环境确定企业发展定位和思路;但现在随着环境变化太快太复杂,有时很难预见到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此时人们战略研究的重点从外部转向企业内部,即当我们无法预见到外部会发生什么时,预见外部环境变化不如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应变能力,这样一旦出现了什么情况可靠自身的能力应付之,用句俗话讲,叫艺高人胆大。以上两点是混沌状态下形成一定秩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能力是用低的交通效率和血的代价换来的。

回过头来看,如果减少混沌的程度,如大家都严格按交通规则通行,则会使我们进入另一种有序状态,而且这种简单的有序会比上边描述的更复杂的有序节约很多社会运行成本,与社会与己都有好处。因此,当我们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有效运转时,没有必要选择更复杂的方式。我们也不能由于洋人羡慕我们如此混乱的交通秩序还能保持基本的运转而进一步无视交通规则。让我们大家都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而使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而不要放着简单的事不做,而做由此引起的更复杂、更昂贵的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80-5682.html

上一篇:“关系”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吗?
下一篇:五十感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7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