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季陶
1951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 理科只有数理化三个系. 化学系最大, 我所在的51级人数是化学系31, 物理系约10 : 数学系几个人.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 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为特色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 当时复旦大学理科是由华东地区(包括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十几个大学的理科合并而成的. 即便如此, 当时的复旦大学理科也只有数学, 物理, 化学和生物四个系. 化学系是人数最多的, 我们的年级达到150人之多. 大班课济济一堂, 老师吊嗓子, 根本没有麦克风. 通常分成甲乙两个班级. 每个班级也要七八十人, 也是济济一堂, 老师们的嗓子都不错.
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形成了文理医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10年,学校有普通本专科生13237人,研究生13851人,留学生3805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2706人);另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6611人。有专任教师2346人,其中高级职称1538人. 大学院系的学科发展符合客观的规律也适用于客观的需要.
单就复旦大学的理工技术科学领域也从1952年的数理化生四个系, 变成了众多的院系:
【数学科学学院】
--------------------------------------------------------------------------------
【物理学系】
--------------------------------------------------------------------------------
【化学系】
--------------------------------------------------------------------------------
【高分子科学系】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生命科学学院】(全)
◇ 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 ◇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工程系 ◇ 生理学与生物物理系 ◇ 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 ◇ 生物化学系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全)
◇ 电子工程系 ◇ 光科学与工程系 ◇ 微电子学系 ◇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 ◇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 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材料科学系】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化学类学科中的一匹黑马:
科学发展适应了客观需要. 面对当前高分子材料和聚合物满天下的局面. 复旦大学的【高分子科学系】很有特色. 前身是1958-1962年由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的高分子研究所(简称103所), 我也是当时其中的一员. 1958-1982年又称复旦大学高分子教研组, 归入化学系. 1983-1993年是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所)高分子教研室. 1993年成立高分子科学系和高分子科学研究所,也是“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是国家首批建立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1981年)和博士后流动站, 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从事高分子科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单位之一, 也是国内外大学中比较少的独立院系之一. 目前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也曾经担任过高分子科学系系主任. 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是于同隐教授.
展望物理类学科中的黑马:
科学发展适应了客观需要. 面对当前无时无刻离不开微电子的的局面, 微电子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和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的未来. 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学系也是很有特点, 历史相对悠久. 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学科的前身就是物理系的半导体物理和固体电子学, 而主要创始人就是已故的谢希德教授. 早在1956年谢希德教授和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在国内开创半导体学科. 1969年集中了化学系和物理系的人力形成从半导体材料到半导体器件一条龙, 1977年恢复半导体物理教研组的名称, 当时我也身处其中. 先后经历了几十年的深厚积累, 有雄厚的技术和学术优势.
在现存的名称中, 还有微电子研究院, 微电子学研究所, 微电子联合集成电路工程中心, 摩托罗拉(复旦)应用研究中心, 复旦-Novellus互连研究中心等, 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其所在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2003年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04年启动教育部“985”二期项目,建设—复旦大学微纳电子科学技术创新平台,集微纳电子科学前沿研究、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综合开发、相关人才培养为一体.
最为重要的是上海地区是我国微电子工业的集中地区, 上海集成电路销售额约占全国40%,长三角地区约占全国75%。复旦大学作为的微电子人才的培养基地, 可以就近开展厂校合作, 实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为未来10年我国从集成电路应用大国过渡到集成电路技术强国作出重大贡献。
其他对生命科学和医学院的情况我不熟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