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杂碎

已有 2662 次阅读 2007-8-3 15:17 |个人分类:闲聊


  • 昨天网上下载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觉得张艺谋这部片子还是蛮好看的。场面和音像效果那是不用说,觉得巩俐的表演也不错。这部片子比《夜宴》强,比《无极》更强。有人会问,你网上下载的东西有什么音像效果啊。老实说,我倒是想去电影院看来着,可惜我没有一颗红亮的愤老心,没有强烈到一定要支持国产大片的程度。

    Piljin Yi在这部片子在韩国公演之前就看了所谓的试演,对我说很震撼。他是个韩国人,也算老外吧,应该没有戴了政治或者民族或者什么艺术的有色眼镜来看。

  • 我承认我没品,特喜欢星巴克,那个央视的主持芮成钢在那里对故宫出现星巴克很义愤,这个让我不解。你不喜欢咖啡,或者喜欢咖啡不喜欢星巴克自己不喝就是了,在那里唱高调干什么?三表骂他SB应该。有人说,照这个逻辑,清朝历代皇帝玩的自鸣钟什么的都应该请出故宫。

    对了,康熙似乎还收到过莱布尼兹的手摇计算机呢。这个主持和捧他臭脚的人真该罚他们不许坐车子,不许用电灯,当然,也不许上网,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 前些天看到一个对比中国各城市的消费,觉得很有参考作用。

     

    各城市多少月薪相当于北京5000元

    里面谈到,上海的消费比北京贵些,西宁最便宜,1千就相当于北京的5千了。看来北京的一些混得似乎不错的教授在西宁人的眼中不过是个助理教授而已。合肥是1680,副教授就比北京的正教授强了。你说,大伙毕业后干吗非得留在北京呢?北京景点多是不错,大商场多也不错,酒吧什么的多也不错,可惜景点不是你们家的后花园,大商场你平时都不敢带老婆或者女朋友去不是吗?去了什么也不买多没面子啊。酒吧?只是在外面探头探脑多不好意思啊。至于北京的私家车多那也是事实,可是你平时开着一部捷达或者富康哪怕现代你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吗?所以说,住在北京,不如开一辆土摩托-自行车。

  • 王朔同学最近热热闹闹地搞复出,大有“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势头。一连砍了三板斧,三联,南方周末,接着新浪。

    在三联的采访中,王朔说,霍金的《时间简史》,还有《金刚经》,都是他思想武器的来源。他不但读《时间简史》,还读过《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王朔刚刚50,就开始真的知天命了,开始搞天人合一了。我看他的悟,类似佛家的悟,不可说,说出来就不到位,就错。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好多问题呢,比如人死了以后,还有没有意识; 比如灵魂,到底是宇宙只有一个灵魂还是一人一个灵魂。其实灵魂就是携带信息的原子,我当然认为就一个,因为大家都是从一个点来的。人死了以后携带信息的原子在空气中变成别的样了,你还能见到你们家人,但是你没有人间信息了,人间的信息在你150亿年历史里太短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我有这个需要,这些东西相当于一个答案。

    他开始寻求生命的终极答案了。现在一些“文化人”在网上常提的就是思考人生的意义,那只是随口说说,就像小资穿名牌喝星巴克,文化人哪能不思考类似“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这样的命题?王朔不同,真的开始有仙人的感觉了。为什么在西方宇宙学永远会得到富人和大众的支持?因为人家相信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他们想知道宇宙和生命的终极起源和归宿。所以,西方的“实用科学”家们无论怎么抱怨,都不能阻止政府花大钱来做高能物理、宇宙学、空间探索这些大科学计划。

    不过,王朔想在物理中找他的思想源头不容易,物理还是不那么容易被弄懂。你看他是怎么理解能量守恒的:

    拿高中物理完全可以把《金刚经》重新解一遍,说的就是能量守恒,其实就是教你生命的源头、归宿是哪儿。涅是什么啊,就是能量圈,人死后会回到物质状态了,物质也会湮灭的,物质湮灭以后变成光子,光子湮灭以后变成辐射,辐射是能量。

    在王朔眼里,光子和辐射不是一回事。接着的话也很有意思:

    我们都在这个循环中,根本没有什么,昙花一现而已,别再自己吹牛了。宇宙有一个基本法则,任何偶然都是必然的,别投机取巧,没有便宜事,因为能量守恒。你把一个人杀了,你无非改变他的物质存在的状态,能量还在。哪儿去了,转为负数,坠着你。能量守恒,就是从原点出发必返回原点,中间不管跳多远,飞多高,变多大,最后归零。但是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说起来就长了,我得写才能说清楚。

    从最后一句看,王朔准备写科普了。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5395.html

    上一篇:关于熵(2)
    下一篇:世界科学中的中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