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明矾、救护车及其它

已有 3006 次阅读 2007-8-3 14:34 |个人分类:宇宙学

先谈“其它”。还是宇宙学,主要觉得弦论最近没有有趣的文章。

宇宙中的结构起源于早期的密度扰动。“扰动家”们将初期的扰动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叫做绝热扰动,就是说,参加扰动的各种组分之间没有热交换,从而每个组分的熵不变。可以证明,绝热扰动中的每个组分对平均密度的偏离正比于该组分的平均密度,也就是说,平均密度越大,扰动也就越大。这类扰动也叫曲率扰动,因为在扰动理论中可以证明,总密度的扰动从而每种组分的扰动正比于空间曲率。

第二大类扰动叫做熵扰动,在扰动过程中,每种组分的熵不再是不变的。对于每个组分来说,粒子数的相对扰动减去光子数的相对扰动叫做熵扰动

其中是组分的对应粒子密度。我们知道,宇宙中的熵主要来源于光子,所以就是组分所占的熵的比重,而就是这个比重的扰动。根据定义,光子本身没有熵扰动,这不等于说光子的熵不变。

为了将两类扰动分开,通常要求熵扰动中总的密度扰动为零,从而熵扰动引起的空间曲率为零。所以这类扰动又叫做等曲率扰动。宇宙学观测告诉我们,宇宙中的大部分扰动起源于绝热扰动,也就是说,每个都很小。重子数的扰动可以直接观测到,暗物质扰动可以间接观测到,中微子的扰动只能通过CMB(微波背景辐射)间接地观测到。

最近一篇文章

The isocurvature fraction after WMAP 3-year data

用WMAP三年的结果来限制熵扰动的大小,结论是,熵扰动占很大比例的可能性只是1/20(他用了贝叶斯统计,我不懂这种统计的真正含义)。暗物质的熵扰动在95%的置信度上最多只占总扰动的10%。

原则上,密度扰动不但产生已经观测到的标量扰动,也会产生张量扰动,后者常常称为引力波扰动。标准的单场暴涨模型对张量扰动的强度有肯定的预言,其强度与一个所谓的慢滚参数成正比,这个滚参数就是标量场势能的一个相对导数。我们通常用一个量

来刻画张量扰动强度,其中是张量扰动振幅,是已经测到的标量扰动振幅。WMAP对r的限制很松:。在明年上天的Planck卫星上,原则可以探测到。事实是,如果单场暴涨模型是对的,应该比这个数要大得多,所以Planck肯定能探测到张量扰动,从而更加证实暴涨理论。一般来说,所谓大场模型倾向于预言比较大的引力波扰动,而小场模型的引力波扰动比较小,brane inflation的引力波扰动也比较小。

文章

The Tensor Desert

有更多的讨论。

第三篇文章是分析单场暴涨模型与WMAP三年的实验的。我最关心的是引入谱指数跑动,这篇文章得到限制。这个限制很强,当然是在极小模型中得到的。如果将看成是完全独立的参数,得到的结果是,和WMAP自己得到的结果类似。更多的细节,参见

WMAP Three Year Constraints on the Inflationary Expansion

现在来谈谈本博文的主题。什么是明矾?最近天涯的煮酒论史出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的主角是当年明月,当年明月从三月份在煮酒开始写一篇叫《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两个月后,该文的点击率上升到100万,然后就有眼红的人出来说有人作弊,然后几个斑竹也卷进来了。煮酒的斑竹们一般写历史是写得不错的,所以你期望他们的人品也不错。恰恰相反,天涯就是一个社会,或者我们用流行语说,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经典。如果我们再加上,有江湖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官本位,这话在中国是不错的。那谁说了,天涯是个民间网站。这话不错,然而民间而官本位,更加反映了中国的问题。

当年明月的遭遇,最能反映江湖的丑陋。现在,这件大事算尘埃落定,几个有问题的斑竹被罢免,当年明月也被迫到新浪开博,新浪也乘机炒作了一把。我建议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看看《明朝的那些事儿》,写得很好看。当年明月博客:

当年明月的BLOG

他现在在他得博客里继续写这篇长文,有些明矾们将这篇文章搬回煮酒,那个帖子的点击率已经超过200万了,而且基本上待在首页。

我在煮酒看文,基本上不看首页,只看我喜欢的几个作者,如招福,如阿澈79,如萧让。招福和萧让是两个相对年轻的MM,很遗憾或多或少也卷进了明月事件。谁让她们也是斑竹呢?所以,谁也免不了或多或少的红眼病,或者是江湖的“官本位”。

对这件事来龙去脉感兴趣的,参看

terron的BLOG

如果不是明矾们,那几个男斑竹也不会被天涯社区免职,这说明一定的民主是治理官本位的良药。一个比较有名的明矾,沈浩波,已经约好出版当年明月这本书。估计这本书会很好卖,否则新浪也不会插一脚。据沈浩波自己说,他约的《诛仙》,已卖了100万本,这在中国是个大数字。

新浪的这种做法,在英文中叫ambulence chasing,我打标题时将救护车误成救火车了,所以有朋友问救火车和宇宙学有什么关系。回答是没有任何关系,救护车和新浪有点关系。要弄懂ambulence chasing的含义,我拷一个东西在这里:

Two personal injury lawyers met at a cocktail party.“How’s business?” asked the first.

“Rotten,” replied the other. “Yesterday, I chased an ambulance for twenty miles. When I finally caught up to it, there was already another lawyer hanging on to the bumper.”

我最近还买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上》,看了一下印数,也达到了55万本。打算将易中天的书买全,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ambulence chaser,不是象律师那样追逐利益,而是为了追逐阅读效率最大化。

—————————————————————————————-

对不住大家,过去几天去了西安,博客一直没有更新,现在终于回来了。

06.08.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5344.html

上一篇:后现代科学
下一篇:柏杨开博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