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关中(德国汉堡)2019/2/13
12日我们乘飞机到达克罗地亚旅游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入住海滨的旅馆。13日导游带领我们游览这座欧洲有名的古城。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位于亚得里亚海滨,城市不大,人口不多,只有4万居民,但却是克罗地亚首屈一指的观光胜地。它依山傍海,风景优美,古迹遍地,早在1980年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们赞美它是“亚得里亚海的珍珠”,“巴尔干的威尼斯”,英国作家萧伯纳则称之为“地上天堂”,若是根据它的特点来看,更可以送它一个“古城博物馆”的称号。
这座古老的城市有过一段十分独特的历史。它是7世纪初,由一批避战乱而来的希腊难民始建的。它建在伸入海中的岩石半岛上,最初名叫拉古萨,意思就是岩石。后来,克罗地亚人也在此定居下来,用斯拉夫语将该地命名为杜布罗夫尼克,意为橡树林。杜城地处威尼斯湾和地中海之间。西接信仰天主教的西欧诸国,东连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很久以来就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许多北上威尼斯的商船选择杜城作为途中天然的停泊港,12—13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杜城开始从事水陆贸易。在商业和外交方面可与威尼斯相匹敌。15世纪,它成立城市共和国,拥有近300条商船,船队远及非洲和小亚细亚。在外交上也战绩斐然,当几乎所有巴尔干半岛处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而小小的杜城却维护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杜城人每忆起这段历史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自豪感,不幸的是,1667年的地震让杜城元气大伤。1806年,拿破仑占领该城,共和国解体,又给小城雪上加霜。1814年,它划归奥地利。1918年被并入南斯拉夫。
当年的繁荣造就了杜城的精美风貌。可喜的是,这一古城风貌至今保存得十分完好,使整座城市成为一座世界上少有的中世纪古城博物馆。
对于初来杜城的游客,这里的古城墙(City Walls)不容错过。围绕老城的13世纪古城墙用花岗岩砌成。长
一般的古城有几个古迹景点就不错了,难得见一条完整的古街,要么就是造个仿古一条街,而杜城却是一个原汁原味,完完整整的中世纪古城。它的街道用青石板铺就,它的胡同幽深狭窄,它的房屋都是红瓦屋顶,石砌屋身,古建筑既有罗曼风格和哥特风格,又有文艺复兴样式和巴洛克风格,街道和街灯的式样也是中世纪的,漆黑的夜晚,街灯发出淡淡的亮光。游人至此,仿佛又回到遥远的古代。
杜城的主城门(Pile Gate)开在城墙的西侧。过了城门,进入城内,就是古城的主街,半公里长的普拉查大街(Placa),大街西头是古老的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西南侧设有欧洲现存最古老的药房,1317年开业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西头街心坐落着建于1438年的喷泉(Onofrio Fountain)。大街东头是高的钟楼(Clock Tower),钟楼上有个壮观的塔式亭阁。大街两旁是两排整齐的3层石砌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出售各种特产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以及旅行,游览的工具和用品。这儿还有一些高档商店,出售首饰、项链、珠宝、翡翠等商品。这些商店规模不大,却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旅游者,其零售额是相当可观的。
钟楼南侧不远,便是奇特式的“统领之宫”(Rector’s Palace)。它建于1441年,曾是当年杜城的政治中心。统领即杜城的最高执政官。为了防止一人大权独揽的情况,贵族们把城市的执政权交给一名统领,任期只有一个月。这个月内,统领受到严密监视,除非公务在身,否则不能出宫。虽然他穿戴华丽,出宫时有乐师和侍卫陪伴,享有无此尊荣的地位。但任期一结束,根据轮换选举制产生的新统领就会毫不客气地取而代之。宫内现辟为市博物馆,展出考古文物,民艺品,历史资料和民俗资料。
“统领之宫”斜对面耸立着圣母升天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Mary)。该教堂是1667年地震后重建的,它那华丽的建筑、精湛的雕刻、丰富的藏画,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这座城市昔日的繁荣景象。
为了保持古城的风貌,政府规定,古城内的居民人数始终控制在7000人左右,而新增加的建筑和人口,都必须安排在城外。在古老的城区外,是建在滨海缓坡上的现代化剧场、富丽堂皇的旅馆和造型优美的别墅。杜布罗夫尼克是美丽的,这儿岛屿星罗棋布,海水晶莹透亮,树木挺拔茂密,海岸风光绮丽,气候温和宜人,阳光明媚充足,是旅游者心目中的胜地,1950年以来,每年的七八月份,来自国内外的剧团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Dubrovnik Summer Festival)届时在古老的宫殿里或露天舞台上,演出近百场古典戏剧和民间歌舞。据说就在这古城堡上,不用专门布景,曾演出过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和《哈姆雷特》,整个环境都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无怪乎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你要进天堂吗,那就到杜布罗夫尼克去吧!
19张照片见?xml:namespa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zako.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