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此文为六年前本二年级时所写,复制后重发于科学网)
元妃说 :“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这是为何呢?先看《红楼梦》原文。(第十八回 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助情人林黛玉传诗 按:己、庚本第十七至十八回未分回,此处依列本分回,回目从戚、蒙本。)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 闲文少叙,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坐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
且看清华刘文典教授是如何解释的,《清华的大师们》一书中对刘文典有关《红楼梦》的逸事讲了一番。原文如下,“......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而他对于"蓼花汀溆"的解释是:"元春省亲游大观园时,看到一幅题字,笑道:‘花滁'二字便好,何必‘蓼汀'?花溆反切为薛,蓼汀反切为林,可见当时元春已属意宝钗了。......"
此中的关键是”蓼汀“如何反切为”林“,”花溆“如何反切为”薛“。先看什么是”反切“,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简单的说就是”上取其声,下取其韵“。例如,”休“,许尤切,x为声,ou为韵。但是可能大家会说,”蓼汀“照这样不是反切为”林“嘛,而是ling,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方言的问题,南方一般将”ing,eng"读成“in,en",我们湖北就是典型。按照《说文解字》来讲,”林“,力寻切,这里显然是古音。其实我到认为曹雪芹肯定在吴越等地待过,我们班有位浙江绍兴的同学,前天我问他”林“字按照当地方言如何读的,他说是”ling",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听听《红楼梦》越剧里面的一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下面再谈“花溆”如何反切为“薛”,按照《清华的大师们》一书中说,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然后注释到“据张源潜学长订正,刘的意思是,花者,花袭人也;溆者,薛宝钗也”。而在古音中,现代声母“h”、“x”往往混而为一,这在南方方音肯定也有保存;方音中“u”、“ue”相混亦常见。“花滁”切薛亦情理中事。不管怎么样,“花溆”包含宝钗无疑了。
由上可知,曹雪芹的功夫之深也,我们不能认为曹雪芹没有这些个功夫,“反切”本来是很常见的,不像现代有罗马字母注音。从红楼梦的人名中的艺术就是可见一斑了,我相信曹雪芹是有这个能力的。伟大的作家有时候靠的就是灵感与自身的底蕴融入到作品中去的。
实在佩服曹雪芹的才情,后辈难以望其项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