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来没给儿子画过什么起跑线,也没买过运动服和跑鞋,大多数时候还是很坦然的,但是看到别的孩子大都是全能运动员,都是A4纸等身,而我儿子,除了前两年用用纸尿布,几乎是在裸奔,偶尔也会有一丝不安。读到郑渊洁郑名人的博文,方才释然。想起孩子两三个月时给一份妇幼杂志写的一篇新爹手记,便翻出来,与名人的文章一起晒晒,赚点点击,呵呵。
儿子,你就没事儿偷着长吧
在冰冷的家属休息室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等了一天一夜后,儿子终于降生了。于是所有的惊慌失措、“三十而栗”,都被没日没夜的手忙脚乱取代。老人们说,添个孩子等于多了十亩地,所幸有外婆赶来,轻松不少,但觉是再也睡不够了。以前曾和一位参加过自卫反击的英雄人物聊过天,我问他打仗时究竟怕不怕,他说枪响之前怕得想尿裤子,枪一响,哪里还有什么怕不怕——没空去怕了。看来当爹和打仗是一个道理。
小东西倒也可爱,小模样长得挺周正,都说是我的克隆,在医院里就吸引了一大帮生了女儿的准丈母娘,当爹的忍不住暗自得意。老婆去查了星相,又看手相,据说儿子不是总统就是黑社会老大的料。既然是大人物,看来马屁得拍在前面了,以免到时候临时抱佛脚的尴尬。老婆想得挺远,已经在未雨绸缪今后几十年的培养大计。问我有何打算,我答:等儿子能跑的时候,扔回西部老家,让他去接近大自然,接受纯粹的野性生活体验。接着送给外公,如果还可堪造就,就给他一点音乐启蒙,但千万不能累着孩子。再后来就接回来读书,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不留级就行。老婆再问:你是不是想培养一个废物?
且让她认为我在开玩笑吧,其实我已经认了几分真。就拿“野性生活体验”来说吧,生活在当今大城市这种人类动物园里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回想自己和小伙伴们在山上林间任意逍遥的岁月,那份快乐,现在的孩子能有几个能去体验?让充满好奇的心灵浸润在那样的快乐中,孩子的品格本性能不比关在动物园里成长更丰满?
常有人在有了孩子后自嘲说,自己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吧。于是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家事中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孩子小小年纪就学英语、学钢琴、学画画、学游泳、学一切可以出人头地的本事。随便找一个班去看看,那些我们大人所谓的特长,也许根本就再也说不上是特长了——大家都会呀。孩子的身上负载了太多太多的长辈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理想,成了长辈的试验品,成了植物园里的温室小苗。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真的好可怜。孩子其实更可怜。他不是在为他自己成长,而是在为长辈成长。我们对自己的不长进都非常的宽容,孩子没有按我们的预想长进,却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我们作为父母的自豪感,也大多建立在自己的设计和努力得到了实现上,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循环了几千年。孩子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袁枚的病梅。
再累不能累孩子。占着儿子的外公是音乐家这一点,儿子的老爸又是小有名气的业余摇滚歌手,且看他有没有音乐天分吧,其他就看他自己的兴趣。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全才,都是天才,这世界也太恐怖了一点。再开个玩笑,如果未来的世界真是这个样,也许孩子笨一点倒可以算作“特长”了,比如说阿甘。不管儿子将来是做叶利钦还是叶多芬,也不管是叶月笙还是叶阿甘,就让儿子自由成长吧,个性的养成才最重要。
再往后就该读书了。前几天听同事讲,她女儿因作文得了低分,气得回家直哭,而她平时文章是写得很好的,还是报纸上的小作家。据说老师给了个开头——三只老鼠偷油吃,让孩子们任意发挥想象往下续。其实老师已经定下了中心思想:老鼠们发挥聪明才智,终于遂愿。小姑娘的思路则要开阔得多:正当老鼠们要得逞的时候,猫来了,于是有了更精彩的警匪故事。但因为文章“偏离了中心思想”,惨了。听了以后,感觉脖子里凉嗖嗖的。这“发挥想象”如何说起?现在的“素质教育”真的越搞越可怕,听说连进好的幼儿园都要用英语水平来选拔了,从强劲无比的考试指挥棒到小小的日常的中心思想指挥棒,都在禁锢天性的发展,也都是在培养“以曲为美”的病梅。我现在已经开始慎重考虑要不要送儿子去上学。还好本人在出版社混事儿,同事中理工农医、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什么人物都不缺,就把儿子带着上班吧,说不定还真能成就一个真正的“博士”。希望不会因为一个孩子不去学校而破坏了国家义务教育计划的实施,那不是我的本意。
还有一个担心是孩子早熟。听四五岁的孩子说几句话,关联词一个接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好怕。想我等当年,嘴当是相当笨的。人类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物种而存在,除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具有超长的可供学习的幼年期。想想确实有道理,假如我们像猴子一样几岁就成熟了,大概是不会背着书包去读大学的。那现在孩子语言的小大人化,究竟算是进化还是退化呢?真想去问问人类学家。也许是因为独生子女只有机会和大人交流吧。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才没有早熟?想到这里,我开始认真考虑是不是再生一个孩子。我的初衷也不是要去破坏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只是希望儿子多一些童真和童趣。
儿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不多,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基本上是哭了就吃,吃了就睡,我也才有闲抽空写这些文字。想搁笔的时候,儿子正在睡梦里哼哼叽叽,伸胳膊动腿儿的,忽而表情痛苦,忽而笑靥如花。听有经验的人讲,这就是在长。这样算来,小东西长得也真够频繁的。从表观上来看,也确实有“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的感觉。老家四川盛产生猪,因此也盛产猪饲料。记得有个厂家的饲料广告词印象深刻:吃了就睡,睡了就长。这广告词用在饲料上,真浪费了。如果用在婴儿奶粉上,就更有人情味了,经济效益也一定更可观。
吃着母乳加奶粉,儿子,你就没事儿偷着长吧。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两岁半,一天半中全程自己上下九寨沟两趟,谁要抱他跟谁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