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精选

已有 5951 次阅读 2019-7-31 21:3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网上经常出现一种匿名问题:

某某最近新交了一个女朋友,但有一天,他发现女朋友的肚脐眼旁边有几个只有几毫米的线状疤痕。

某某头皮发麻,脑子里涌进堕胎、人流等可怕的猜测,心情像坐上了跳楼机。

但他迫于直接问女友的尴尬,只好跑来网上问这到底是是什么手术造成的。

如果这时候他鼓起勇气问女友,或许还能得个心安理得:这是做腹腔镜手术留下的疤痕,可能只是切了阑尾而已。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原来这些匿名用户不仅疑心重多虑了,也误会了腹腔镜手术。

这确实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形式,但现在已经在肠道、肝脏等其他器官也普遍使用了。

以胆囊切除为例,医生首先在腹部相应位置开出几个不到两厘米的小切口,把一个细长的工具引入腹部。

可别小看这微小的器械,它还固定了抓紧器、剪刀等直径更小的工具,另外带有一条密封的二氧化碳中空管,和图像质量卓越的内窥镜。

于是医生在体外盯着显示屏就能控制完成精细的切除、缝合操作。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腹腔镜手术示意图

说起来,腹腔镜手术在发展初期也曾被人们的误解充斥。

对其嗤之以鼻的不是无知的病患,而是许多主流医生。

库尔特·塞姆则是现代腹腔镜手术的先驱,却也受到了当时众多同行的排挤与鄙夷,遭受到严重的不公平对待。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抵住了压力,让手术走出了大开腹时代,他被誉为“现代腹腔镜之父”。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库尔特·塞姆

传统的开腹手术是直接在腹部开刀,对内部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结束后再用针线缝合伤口。

就不说大伤口的剖开在想象中就留下更凶残的印象了,腹壁切口还可能引发肌肉、神经损伤,康复周期更长,切口受到感染的几率也更大。

但这种手术技术也相对成熟,历史最为悠久。

能不能实现既能达到治病效果,又避免大开腹的坏处?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应运而生。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虽然塞姆顶着“现代腹腔镜之父”的盛名,但他并不是第一位在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的人。

早在1901年,德国医生乔治·克林第一次在狗身上进行了腹腔镜手术。

1910年,一位瑞典内科医生汉斯·雅各布斯第一次对病人执行腹腔镜手术。

那是一个患有结节性胸腔内粘连的患者,接受了医生把腹腔镜伸入胸腔中诊断病情。

当时这项技术也只有屈指可数几位医生偶然尝试,甚至没引起主流的关注。

毕竟还没有研究透彻的医疗技术,谁也不敢在临床手术上承担未知的风险。

在此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腹腔镜手术都没有在医学界引起激浪。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塞姆是一位妇科医生,对于腹腔镜手术也早有听闻,出于技术不成熟的考虑,他也迟迟没应用和研究。

直到一次无可奈何的意外,塞姆才成为首位大力推动腹腔镜手术研究的先驱。

1975年前后,他受理了一例情况危急的病例。

一名刚做好绝育手术的妇女,突然开始大量出血。原来是环状结扎滑动易位,需要通过手术重新让结扎环进入腹部指定位置。

但是当时大出血的情况下不适宜再进行剖腹手术。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一种节育环

眼看施救方案一一被否决,塞姆决定尝试久闻其名的腹腔镜手术。

就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一个不得已的决策,最终却让手术非常成功地完成了。

塞姆在手术成功的兴奋之余,也对不入流的腹腔镜手术刮目相看。

比起常规开腹手术而言,它对病患造成的伤害大大减小了,这要是用在妇科诊断当中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传统的腹腔镜只有探视功能

虽然腹腔镜手术的确有优势,但是不被主流承认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个硬伤,在于使用的精密器械需要高昂的制作成本。

而且当时使用的腹腔镜就真的只有一个镜像传递的装置,只能用于观察。要是能加上其他精密可控的工具,岂不是能在体外直接操作完成手术了?

于是塞姆一边继续研究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突破,一边自主发明制作腹腔镜手术工具。

没错,塞姆除了是一名医生,同时对工具制作方面也深有研究。

他甚至专门创办了一家名叫WISAP的医疗器械公司,开发医疗仪器。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短短几年时间内,塞姆就已经借助腹腔镜进行了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切除术等重大妇科手术。

同时他的医疗器械公司也是产出不断。

塞姆发明了一种内置凝固器,通过交替吹出和吸入生理盐水,能在100℃以下实现快速凝血止血。

还有一种电子吹气器,能连续测量腹内压力,及时补充缺失的二氧化碳,这也就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塞姆是个出色的发明家,一件仪器从从设计到临床使用往往只需要几周的时间。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电子吹气器

但就在塞姆研究热情愈发强烈,外界对他的打压却也更加激烈。

即便成本问题解决在望,医学界一些保守派仍然无法对腹腔镜手术放下偏见。

他们认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始终是无法替代的,这也源于对新兴医疗器械的不信任,担心插入的套管针伤害其他器官。

而一部分人则是眼红塞姆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医学史上几十年没能拿下的进展。

于是大力推崇腹腔镜手术的塞姆,受到了堪比如今网络暴力的集体排挤。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保守派认为,只要麻醉到位就不需惧怕大开腹

在一次医学会议上,塞姆正在用幻灯片演示卵巢囊肿切除术的的过程,投影仪却突然黑屏。

原来是他的同行们拔了投影仪电源,解释说这种不道德的手术不应该出现。

就连塞姆当上了基尔大学的妇产科主席之后,他的同事还口出狂言。

他们要求塞姆进行一次脑部扫描,而理由是“只有脑损伤的人才会进行腹腔镜手术”。

但明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塞姆坚持力排众议地在腹腔镜手术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而这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是一次忤逆舆论而行的进步。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19世纪末期,妇科诊断还秉承“非礼勿视”的原则

1980年2月1日,有人在《医学论坛报》上对塞姆手术讽刺地提出了一个疑问:“什么时候才能用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或胆囊?”

塞姆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言语上的回应。

直到7个月后,塞姆完成了医学史上第一次完全用腹腔镜进行的阑尾切除术,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时已经越来越多的人与塞姆站在同一阵营,为现代腹腔镜手术的研究而努力。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实际上保守派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但解决方法应该是推动医疗器械的智能化与安全性,而不是否定腹腔镜手术这项技术。

其实腹腔镜手术的设备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外部屏幕显示的手术视野到达4~8倍的放大倍距,切割工具也更加精密。这显然已经比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保障,也更加便利。

割个阑尾被当堕胎?现代腹腔镜手术先驱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现代腹腔镜手手术中的大视野成像

如今几乎所有的妇科手术都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其他肝脏、肠道等手术也在普及中。

这也难怪一位腹腔外科学会主席发出感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回看会觉得常规的手术切口时一种古老而野蛮的东西。”

但是年轻的微创手术目前也还未能挑起顶梁柱,人们对此还得保持警惕与进步。


*参考资料

Litynski G S . Kurt Semm and thefight against skepticism : endoscopic hemostasis,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and Semm's impact on the "laparoscopic revolution"[J]. Jsls, 1998,2(3):309-313.

Hatzinger M , Kwon S T , LangbeinS , et al. Hans Christian Jacobaeus: Inventor of Human Laparoscopy andThoracoscopy[J]. Journal of Endourology, 2006, 20(11):848-850.

CarlaBaranauckas. Kurt Semm, Founder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Dies at 76. The NewYork Times, 2003.07.27.

李迪, 徐文婷, 王璐. 腹腔镜手术遭质疑. 生命时报, 2018.11.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91919.html

上一篇:损失的痛苦有多苦?经济学家:两倍的快乐都填不满
下一篇:越认真看反而越陌生,你的大脑又在捣什么鬼?
收藏 IP: 13.75.126.*| 热度|

9 檀成龙 郑永军 尤明庆 王从彦 张永刚 文克玲 刘钢 汪育才 吴嗣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