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王助是我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他曾在美国波音公司工作,同时被国人称为“波音之父”。
然而,“波音之父”的名号只是国人夸大其词强加的虚名。
在爱国情怀满溢的20世纪初,留学归来的王助被带上了名不副实的高帽。
但是波音公司官方又的确承认王助曾对公司做出的卓越贡献。
王助16岁就由清朝廷派赴英国留学。
当时他就读的是海军机械工程方面的课程。
但一次跟随飞行家波特翱翔天空的体验之后,他才与航空结下情缘。
毕业后,他奔赴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
于是王助就此终其一生绊上了航空事业。
1916年,王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却也面临着一段坎坷的前途。
当时恰逢袁世凯复辟称帝,国内政局动荡,而留学生的公费也没有了着落。
于是王助等一行留学生只好自谋出路。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助幸运地得到了一个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
就在一年前,两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威廉·波音与乔治·韦斯特维尔德创办了波音公司。
乔治刚从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系毕业,而威廉原本只是个对飞行满怀热情的木材商人。
但这不妨碍两人开创这一番航空事业。
他们在西雅图的联合湖边搭建起一个制造厂,便开始大干一场。
1916年6月,乔治与威廉就已经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
这是一架单引擎的双翼水上飞机。
机身由木头搭建,用钢丝支撑,再用亚麻布覆盖。
经过改良发动机和细节结构,波音公司的第一架飞机就诞生了。
这架飞机以乔治和威廉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命名为“B&W”。
他们有一个宏大的野心,打算把B&W推销给美国海军。
然而,美国海军却看不上两人的心血之作。
他们的水上飞机被认为有技术缺陷,并不能达到美国海军的采购标准,于是被拒之门外。
结果飞机只能卖给新西兰飞行学校,也算是谈成了波音公司的第一个国际客户。
但还没等波音公司有明显的起色,公司就面临了一次严峻的人才缺失。
同年,乔治被海军征召服役,无法再继续与威廉并肩作战。
而也正是乔治的离开,给了王助一个天大的机会。
乔治是王助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师兄,两人虽然不认识,却具有共同的导师。
在乔治离开波音公司后,他也急需寻找一个人替代,继续进行飞机制造。
于是这时,导师把他的师弟王助引荐进了波音公司。
王助成为了波音公司里的一位航空工程师。
王助顺理成章地进入波音公司,利用专业能力为之奋斗。
他与威廉是同门师兄弟,自然也受到了威廉的重用。
当时虽然B&W已经有了不错的销路,但威廉仍不满足。
他认为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一定能得到美国海军的青睐。
于是他给王助提出的要求是改良B&W。
当时的波音公司还是个小小的初创公司,谁也无法预知未来的举世闻名。
但科班出身的王助还是尽全力投入到设计制造工作中。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解决了B&W的一项重大缺陷。
早期的B&W在起降时飞行不稳定,这也是当时美国海军最主要的顾虑。
王助创新性地提出一个方案,在飞机底下悬挂两个浮桶。
利用浮桶的浮力,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则更加平稳。
当然,这也是经过了详细的数据测量和分析设计出来的。
他使用了来自麻省理工的风洞数据,结合埃菲尔铁塔设计者的研究。
经过数次对飞机进行风中飞行实验,这才得出的改良方案。
此举果然改善了B&W原本的缺陷。
这种改良后的飞机具有双浮筒双翼,被命名为B&W-C型水上飞机。
不甘心的威廉再次把新型水上飞机推销给美国海军,这次终于成功了。
美国海军这回豪掷57.5万美元,向波音公司订购50架B&W-C。
不过在一战结束前,波音公司只打造了25架飞机,剩余的订单都取消了。
这一次成功的官方营销让波音公司的商业化进程再进一步。
威廉在签完合约后,就把旧工厂扩大规模,把波音公司改名为“波音航空公司”。
但即便王助为此贡献的功劳不小,作为中国人,他仍然受到歧视。
在他亲自改良的B&M-C试飞期间,他却被拒绝进入测试场地观看。
于是在波音公司工作了8个月后,王助放弃了美国的待遇,回国了。
而他的这段经历在国人看来,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也许是国人的爱国情怀过分膨胀,王助在波音公司的贡献被夸大。
一些媒体失当地给他戴上“波音首任总工程师”的高帽,“波音之父”的名头也就由此而来。
实际上王助的确对波音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却还不至于获誉“波音之父”。
8个月的工作也只是对原本的机型提出改良建议,不足以影响波音的生死存亡。
而被过誉的王助归国后,才真正把毕生所学回馈祖国。
1917年,王助回到祖国,成为最早一批留学而归的高级航空工程人员。
虽然“波音之父”的称号名不副实,但王助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却是贡献巨大。
1918年,我国成立了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
这是中国初期航空工业的摇篮。
而王助则被任命为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的副处长。
一年后,王助与一同留学回国的巴玉藻,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架双桴双翼水上飞机。
这架飞机被命名为“甲型1号”,是为海军设计的初级教练机。
这与王助在波音公司改良的B&W-C水上飞机异曲同工,却是中国人自己的产物。
遭受歧视的王助终于将异国所学加以应用,在祖国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如果说甲型1号带有波音的影子,那么1922年王助与巴玉藻制造的浮坞就可谓世界首例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的浮动机库。
浮坞的发明成功解决了水上飞行的停置和维修难题。
此后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数十架各具功能的飞机。
在王助等人的主持下,几所飞机制造厂也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
其中钱学森,就是王助的其中一位得意门生。
1934年,钱学森参加了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考试。
他报考的是航空机架科目,而王助就是这个科目的主考官和出题阅卷者。
当时钱学森的考试成绩并不是特别好,甚至数学还不及格。
但航空工程专业考试却拿了高分,这让他被破格录取,并获得了公费留学资格。
按照规定,他在出国前还得先到国内的相关企业实习一年。
而清华大学当时给钱学森安排了三位实习指导导师,王助就是其中一位。
由于家在杭州,钱学森便主要到了王助负责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实习。
在王助的指导下,钱学森在实习中初步了解到飞机制造的实践知识。
两人的师生关系也越发紧密。
实习结束之后,钱学森顺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
这也沿袭了王助曾经走过的求学道路。
不幸的是,在美留学的钱学森同样遭受了种族歧视。
他没有王助当年那么幸运,甚至无法进入美国飞机制造厂实习。
于是钱学森只好转向航空科学理论研究。
在王助的沟通帮助下,他转到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从师力学大师西奥多·冯·卡门。
钱学森就此完成了博士学位。
亲手把得意门生送出国门,王助却始终期盼钱学森学成归来。
抗日战争期间,王助就曾致信钱学森,殷切希望他早日回国参与研究。
而钱学森为了充分完成学习,不得已把回国日期一拖再拖。
但他也总算在建国初期,回国大力支援两弹一星的建设。
总有人以为把王助吹成“波音之父”就能代表些什么,就能讽刺些什么,就好像能说明没有美国人的歧视华人能统治航空工业一样。
为了可笑的自尊去煽动他人情绪而歪曲事实,虽然听起来的确很爽快,但我们不需要这些虚假,王助也同样不需要。
究竟是“波音之父”更光荣还是中国航空先驱更自豪,王助在100年前就用他的选择告诉了我们答案。
*参考资料
Eve Dumonvich. The first and the best: WongTsu[J].
宁珊, 郑泽尧. 中国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王助[J]. 光明网,2005.06.09.
乔卢迪. 百年波音——波音创始人威廉·波音和他的波音故事(上):航空精神6[J]. 航空之家, 2016.01.17.
Xiao. 波音公司首任工程师王助在美行事考[J]. Share America, 2012.08.22.
谢力. 爱国者王助与钱学森回国[J].科学网, 2012.12.29.
荣正通. “波音之父”成就中国航天之父——王助与钱学森的师生关系考论[J]. 浙江档案, 2017(7):46-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