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类和高山相遇
那就是最重要的一刻
…
珠穆朗玛峰,高两万九千英尺(8844.43米),这个星球的至高点,世界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令人心驰神往却又危险致命
“珠穆”,藏语里意为女神,“朗玛”,表示第三(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连起来表示第三女神
上世纪20年代,是探险的黄金时代
1906年4月6日,皮尔里登上了结着坚冰的北纬90°,征服了北极点
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乘着狗拉雪橇抵达南极点,完成了征服南极的使命
剩下的,就只有它了
世界第三极,被遗留下来的最大的挑战,人们最狂野的梦想
这是天堂的边缘,很多人认为,没有人能活着登上珠峰
也有人,对这样的说法不以为然
例如,他
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英国著名的探险家,登山家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他说,“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它就在那儿)”
George Mallory
在那个连飞机都还飞不上8000米的年代里
他带领着登山探险团队三次冲击珠峰
1924年6月,营地中的人们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他在距离顶峰800英尺(244米)的地方尝试着冲顶
那是人们最后一次看到马洛里的身影,可之后,云雾卷起,人们便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George Mallory
世人普遍认为,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与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最早登上了珠峰峰顶
可他们一定就是最早登顶的人吗?乔治那躺在珠峰上的冰冷尸体,似乎想要告诉我们不一样的故事…
珠峰上的马洛里残骸
…
马洛里出生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柴郡的一座小村庄——Mobberley
而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的攀登,就从这里开始
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在马洛里7岁的时候,他爬上了父亲工作的教堂的楼顶
在他尚且年幼的时候,探寻、攀爬的火种就在他的心底滋生
他从不畏惧高度,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在他的眼中也不过尔尔
马洛里有一种与他人不尽相同的攀爬方式
他是个天生的登山者,雄伟的高山是他要征服的对象
当他努力攀爬的时候,他的四肢,更像是摧枯拉朽的海浪,似乎要将一座山吞噬掉
他的父亲很清楚自己的这个儿子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
尽管家里并不富裕,马洛里还是被送到了一所主流的私立小学读书
一次,学校里的老师带领大家去攀登苏格兰的最高峰本威尼斯山
孩子们都安安分分地跟在老师后面攀爬着
可马洛里不是,他一会儿躲在队伍最后面琢磨路线,一会儿又冲到老师身边建议老师考虑一条新的路线
本威尼斯山
不耐烦的老师告诉马洛里,这条路已经走了18年,马洛里好好跟着走就行了
可在登顶的那天,马洛里却悄悄地脱离了队伍,他自己找到了一条路线,比大家提前一个小时登顶
下山的时候,马洛里再一次脱离了大部队,选择了另一条路下山
当黄昏十分,老师带着大部队疲惫地进入营地的时候,马洛里正盘着腿悠哉地喝着姜汁啤酒
看到这个情景,老师的脸上憋得通红,又是愤怒又是不甘
幼年的马洛里
19岁的时候,乔治进入了剑桥大学学习
当他第一次来到剑桥大学,错过了面试时间的他只能面对紧闭的学校大门
无奈之下,他翻过了学校的围墙,找到了正在收拾资料的面试老师——班森先生
班森先生不相信马洛里是翻过围墙进入的学校
于是,马洛里再一次爬上了围墙,骑在墙顶上,问到,“我可以下来了吗?”
早已看得目瞪口呆的班森先生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年轻人。显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进入这所学校”
进入剑桥的马洛里立刻投身于各种学术、生活、情感的社团
他深深沉浸于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新鲜事物带来的兴奋之中
他有一种非凡的吸引力,让身边的人都忍不住驻足凝视
1914年,马洛里遇到了一生中的最爱——露丝
他们疯狂的坠入了爱河,都将对方视为知心的伴侣
一战爆发前的3天,他们一起走进了教堂
马洛里与露丝
一战爆发,马洛里应征入伍,作为一位指挥官,指挥着37个人与12门火炮
这一次,他在战场上直面死亡
他在法国索姆参战,那是人类史上最血腥的战役
“发生在这里的死亡不计其数,生命于我,是一种恩赐”
战场上,每天都上演着血腥的场景
马洛里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战友在炮火中灰飞烟灭
他深知生命的脆弱,所以,才更要活出自我
那时的英国,国力日渐衰弱
它正在寻求自己的复兴之路
身为世界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不免成为了最后的希望
这座地球上最高的巨人屹立在东方已逾千百万年
可从还没有西方人踏入过其方圆40英里内的土地
马洛里是个怀揣着梦想生活的人
而他的最终梦想,锁定在了那座他从未见过的山峰上
珠穆朗玛峰,尚未有人能真正的站在它的顶峰,站在世界最高的地方
一战结束后,英国皇家地理协会迫不及待的策划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行动
拥有着杰出攀登技巧的马洛里,成为了登山队的不二人选
马洛里也需要英国皇家地理协会的支持,来完成自己的珠峰之梦
为了测试登山队员在高寒、高海拔下的体能和适应能力
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准备了一个给潜水员测试耐受力的减压舱,改装成了有巨大风扇和电梯的测试舱
电梯以每小时8km的速度运行,每隔10分钟,气压和气温都会下降,测试时间为一个小时
一开始,登山队的12个人都站在电梯上,10分钟过后,大家仍然都在,30分钟后,渐渐有人离开了测试舱
到了最后一个小时结束测试的时候,气压调整到了8800米海拔的水平,而温度也下降到了-40℃,风力也达到了64km/h
马洛里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一分钟,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来
1921年,马洛里作为登山队队长,带领着队伍前往他魂牵梦萦的那座山峰
由于尼泊尔人拒绝开放珠峰南侧的路线,他们只能从北进入西藏攀登珠峰
8周的舟车劳顿,他们来到了珠穆朗玛峰的脚下
“就像是梦境中最狂野的造物:珠穆朗玛峰!像一个粗犷的巨人,有一个巨大的尖牙,披着白色的雪衣。在登山家们看来,再没有更令人震撼的景色了”
在马洛里的眼力,珠峰漂亮、壮观,却也很邪恶、骇人,就像个美丽的食人魔
没有地图,没有人知道地形
1921年,是人类第一次攀登这座山峰
马洛里必须凭借着他们自己的力量与智慧,找出通往山顶的道路
经过几个月的探索,马洛里终于在8月下旬找到了上山的道路
一条蜿蜒数里的大冰川槽谷环绕着其他高峰通往珠峰脚下
峡谷的尽头是一面1000英尺高的冰雪墙,通往珠峰的北坳
越过冰雪墙,便是通向珠峰峰顶的道路了
马洛里已经探好了登顶的路线,剩下的,就是攀登了
可是每年夏季的季风如期而至,漫天的大雪让攀登成了泡影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打道回府,撤离了珠峰
可不过半年的时间,马洛里就又出发了
这一次,他还带上了摄像机,希望能将珠峰的美丽展现给世人
尽管他们十分小心谨慎,一步一个脚印
可珠峰毕竟是个美丽却危险的尤物,灾难还是降临到了他们的身上
大雪纷纷扬扬降临到了珠穆朗玛峰上
马洛里一行人进入了巨大冰坡上的一个脆弱区,不慎引发了雪崩
大雪顺着山体飞扑而下,巨大的轰鸣声随之响起,山也跟着颤抖了起来
“7名勇敢的队员,遇难了…”他们永远的留在了那座美丽又危险的山峰
登山队里的每一个人心情都十分的低落,他们发誓,再也不会回到珠穆朗玛峰
回到了英国的马洛里已经无心再攀爬珠峰
他只想要逃离,逃离那次雪崩,逃离那次失职,逃离那次灾难
马洛里回到了家里,看着他的妻子与孩子,感到了深深的内疚
他开始认真的考虑,要多花一些时间陪她们
陪着自己深爱的妻子,陪着自己活泼可爱的孩子
他甚至还在剑桥大学谋取了一个教职,想要好好的教书,陪伴家人
马洛里与女儿
然而,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很快筹划了一次新的征程
尽管妻子十分不愿意马洛里再一次去往珠峰,但不甘止步于离峰顶只有几百米位置的马洛里却抑制不住自己想要再次攀登珠峰的渴望
马洛里陷入了两难的抉择,在他的世界里,他仿佛一直在和露丝、珠峰进行三角恋
当他身在珠峰的时候,妻子的柔情蜜意总是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可当他回到了妻子身边,又无法将珠峰的身影从脑中抹去
他自觉亏欠妻子太多,可让他眼睁睁看着别人登顶,自己却不在,这又是何其残忍的一件事情
激情,冒险,梦想,神秘…马洛里挣扎在妻子与珠峰之间,放弃任何一个都让他心如刀割
1923年,马洛里应邀到了美国,讲述他与珠峰的故事
偌大的讲厅里坐满了听众,他们的眼睛发着光,一个个都挪到了椅子边上,希望能离这位登山英雄更近一点
听着马洛里说那刺骨的寒风,消失的食欲和极度的严寒,他们仿佛置身于珠峰之上
就是在美国,当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问马洛里
“Why did you want to climb Mount Everest?(为什么你要攀登珠峰)”
马洛里给出了那个传奇性的答案,“Because it's there.(因为它就在那里)”
这句话,或许比马洛里本身更为出名,珠峰仍在,未被征服,故探索不止
是的,已经探索过两次珠峰的马洛里又如何能看着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攀上那座令世人倾倒的山峰
如果不是自己第一个登顶,他该怎么原谅自己,又怎么对得起那些为了登顶而死去的伙伴
1924年2月29日,马洛里又一次踏上了前往珠峰的旅程
他郑重的告别了自己的妻子,告诉她,这一次回来,他就不再走了
这一次,他一定会爬到世界之巅,他还会在珠峰峰顶放上一张她的照片,因为自己对她的爱是至高无上的爱
这时候的马洛里,已经38岁
在全世界的瞩目下,马洛里带领着登山队向印度迸发
三个星期之后,他们又一次来到了珠峰脚下
3月下旬,他们的队伍开始了长达350英里的艰苦跋涉
300头骆驼,70名向导,他们浩浩荡荡的穿越西藏而行
4月25日,海拔17000英尺,他们到达了通往珠峰的最后关卡——庞拉山口
在庞拉山口,抬眼便能看到珠峰的壮丽风景
一次性,就能将世界上最高的五座山峰尽收眼底
4月29日,马洛里在距离珠穆朗玛峰峰顶12英里的地方建起了他们的基地营
夏季季风尚未到来,珠峰的天气很不错,马洛里计划在5月中旬到达峰顶,从而避开随着雨季到来的大雪
5月2日,马洛里的登山队从基地营出发,向着他梦想中的珠峰峰顶前进
5月15日,马洛里带领着登山队来到了一座古庙,寻求喇嘛的祝福
喇嘛首领迎接了这些陌生的白人登山者
但同时,也向马洛里他们提出了严正的警告
喇嘛说,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山上的恶魔,会以将登山者赶下山而喜悦
甚至僧侣们还画了一幅十分恐怖的图画——神灵将登山者开膛破肚,打下地狱
尽管马洛里并不迷信,可喇嘛的警告还是让他觉得有些不安
不过他还是希望这一次能够登顶,毕竟,他已经38岁,这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
前两次的经验告诉马洛里,想要征服珠峰,就必须建立一系列近乎军事化风格的营地
向上走一段,然后回到营地休息,等到体力恢复了,再重新向上攀爬
马洛里发明的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被后人一直沿用
直到今天,攀登珠峰的人,也还在使用这样的登山方式
现代珠峰北坡传统路线营地设置
马洛里一路顺利的爬到了二号营地,海拔5334米的地方
可很快,他遇到了这次珠峰之行的第一场暴风雪
气温急剧降低,连羽绒服都没有的他们只能穿着华达呢夹克和平头钉鞋,再裹上7层衣服来保持体温,和现在的登山装备相比,这些衣服更像是万圣节的装扮
失温,考验着马洛里,考验着登山队里的每一个人
极端恶劣的天气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马洛里睡在帐篷里,外面呼啸着的风似乎要将帐篷掀开
伴随着狂风,雪花也疯狂的肆虐,帐篷里所有的东西都积上了厚厚的雪花
严峻的环境迫使马洛里不得不暂时放弃登顶的计划,回到了基地营
他的一位同伴因为冻疮导致了脑部的凝血,突然瘫痪以致死亡,倒在了距离基地营半英里的地方
这时候已经到了五月的下旬,六月初的雨季即将到来
到了那个时候,马洛里就完全没有登顶的希望了,雨季的珠穆朗玛峰,会下很大的雪
即便希望渺茫,马洛里还是咬着牙带着自己的登山队向峰顶发起了冲锋
没有向导锁,只有冰鞋,他一点点在冰雪墙上凿出阶梯,爬上了北坳
在北坳,马洛里建起了通往珠峰的第4营地,他计划着在更高处继续设立营地
这样一来,登顶,将不再遥不可及
高原的寒冷与低压让马洛里十分的不适,咳嗽与腹泻折磨着他们
“我无法入睡,不停咳嗽,感觉内脏都要咳裂。暴风雪撕扯着我们的帐篷,意图将我们赶离它们的港湾,从没见过如此坚定的死敌”
6月2日,马洛里得到了好消息,在季风来临之前,将会有一个星期左右的好天气
得到消息的他让两位队员立即启程,希望这一次能登顶珠峰(他将首次登顶的机会让给了队员)
可由于错误的估计,两位队员没有能攀爬上珠峰的“第二阶梯”,在4日的晚上缓慢下撤,回到了营地
雨季就在眼前,一步步逼近,队员们也都已经精疲力尽,显然,该回家了
可马洛里不甘心,就剩下几百米的距离了,他怎么能放弃
纵然大家都劝他不要再继续,可马洛里还是决定要做最后一次尝试
马洛里尽可能的精简了装备,他想一鼓作气攀上顶峰,然后就回家,好好的与妻子度过下半辈子
6月7日,摄影师留下了马洛里与助手的最后一张照片
摄影师John Noel
次日清晨,马洛里带着妻子的照片与登山装备出发了
他们的前面,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作为第一个踏足此地的人,他们紧张、恐惧,却又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12点50分,队员们通过云雾中的间隙,看到了马洛里及其助手的身影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小黑点,他已经离主峰很近了,这是另一个人也过去了,他们的速度很快,仿佛要追回失去的时间,然后这迷人的景象瞬间消失了,被厚厚的云层所替代”
马洛里和他的伙伴一起失踪了
没有任何踪迹,什么都没有
没有拍摄到马洛里登顶的那一刻,人们无法知道马洛里是否登上了珠峰
而失踪的他们,被推测已经死亡
珠峰峰顶景色
马洛里没有活着回到家里,可他却立刻成为了传奇的人物
许多人坚信他登上了珠峰峰顶
他说过他要将妻子的照片放在峰顶,而他的遗物里,并没有他随身携带的那张照片
“我会继续前进,就算有去无回,又何妨”
_____________
我们同样热爱科技
对科技未知充满孩子般的好奇
为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一切改变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将科技的感性给大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