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chan

博文

从中外商品价格的对比,议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

已有 3379 次阅读 2010-4-2 05:31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公正, 收入分配改革

     看到收入分配改革的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01/132519988320.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01/094619987187.shtml

   

想起了中外商品价格:

 

  鸡蛋(1公斤) 商用笔记本电脑 经济型轿车
欧洲 2欧元 1000欧元(500公斤鸡蛋) 1万欧元(5000公斤鸡蛋)
中国 6元 10000元(1666公斤鸡蛋) 10万元(16666公斤鸡蛋)

      从表中,你会发现电脑的价格、汽车的价格,中外对比不是很大。美国的电脑要比中国和欧洲便宜。但是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日本、香港,你会听说那里的吃的、喝的相对很贵。
在我们的国家,经常会看到政府要出台很强硬的措施,控制米价、油价、肉价等农产品的价格。老百姓,也好像都很赞成,因为吃的喝的,花的越少,积攒下来买房买车的钱就会越多。难道不对吗?
 

   我原来也觉的对,农产品越便宜越好。但我现在觉的不对。为什么?
   先讲常识:
   1、 一亩地的产量,基本变化不大,即使种转基因粮食也是;一个母鸡一天也只能下一个蛋……这些是常识: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不会飞速提高,但其生产成本却不断提高(化肥、饲料、农药、种子、灌溉等等)。
   2、另外一个常识:工业产品,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产量可以飞速增加。所以,汽车、电脑的价格一降再降。
   那么是不是,农产品的价格也应该和汽车、电脑的价格一样一直下降呢?

假如农产品越来越便宜,饭菜价格上不去,农民的收入、饭馆的收入就会无法保证,为了降低成本,保持基本的利润。饭店就会用地沟油……,农民就会种转基因、去捞地沟油、种农药泡起来的粮食、养瘦肉精猪、掺三聚氰胺……

    但是,要是吃的、喝的太贵了,老百姓哪还有钱买车、买房……?社会怎么会稳定呢?
您要像政府一样这样想, 您就没看到问题的本质。
     问题的本质在什么呢? 问题的本质在人的价格。 一句话,如今的中国吃的、喝的不是太贵了,是太便宜了。
     您感到自己没剩余的钱买车买房,那不是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便宜就能解决的。 即使您免费吃喝,您的工资收入几年能买上车、买上房?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你工资被大大的低估、低给了。 网上说中国的工资总量,只占GDP的8%。而即使非洲兄弟国家,还占30%以上呢,欧美都在50%以上。 假如,百分数增长两倍,基本达到非洲水平24%,也就是您的工资收入增长两倍,您还会这么愁买车、买房吗?
      所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是重视人的价值,提高人的价格。
第一:是增加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特别是蓝领工人的收入;
第二: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些占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增加了,谁的收入减少了?
第一、 政府的收入减少:
政府没有钱进行那壮观的几万亿、几万亿的投资了,也没有钱反复建设办公大楼了;官员的灰色收入、灰色福利会减少;
第二、实利老板们(也叫特殊利益集团)的收入减少。
   
    他们的收入减少,人家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 凭什么本来属于我的钱,分配给你们这些屁民?
     所以,如果这场改革由这些人主导,我想钱还是他们的。如果有进步的话,也就是从他们的左口袋换到右口袋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那纸面上美好的前景? 正如新闻上所说,需要“博弈”。需要老百姓和特殊利益阶层的人博弈。 但是,现实是老百姓凭什么武器和人家“博弈”呢?
       老百姓,有什么资本“博弈”? 新闻所说很对,老百姓应该有强大的工会。 但是, 老百姓何以建立强大的工会? 工会的头儿和工厂的头儿是一家, 工会怎么会强大? 况且,神圣的宪法,于1984年,也放弃了人民罢工的权利。
    老百姓,没有真正的话语权、没有真正的申述权、没有非暴力不合作的权利的保障,更没有主导权。只有傻子才会去参加所谓的“博弈”!
    于是,这场改革,至少现在看起来,将是另一场希望的泡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2356-308213.html

上一篇:未来,会有多少“百年一遇”?
下一篇:地震了,谁会死去?
收藏 IP: .*| 热度|

6 张檀琴 曾纪晴 许小可 吕乃基 侯振宇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