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戴花归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congWANG

博文

姑苏散记(2015-11-21) 精选

已有 2666 次阅读 2015-11-26 19:3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姑苏散记(2015-11-21)

按:昨晚在福州西湖畔的大梦书店,听亮轩先生讲读书和淘旧书,颇有难得之共鸣,忍不住写出以下文字。

 

不同的时候看同一个事物,有时会有不同之感甚至陌生。这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地方。其实就是心态变了。《坛经》有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第一次来苏州是今年四月下旬,当时正值四处求职奔波,抽空玩了两三天,住过两个青年旅舍。

观前街的卤味、面、点心都尝过,浅尝辄止。尽头路口修地铁,围了一半街面。

平江路的戏院博物馆一个开放,一个在装修。靠近进口有家连环画书店,十块一本,买过一本。

公交车双语播音(普通话和苏州话)。福州的部分公交也是如此。总觉比市井听到的要好听些。

 

第二次来苏州就是前几天,主要在东城活动。宿相门外,每日上桥过护城河入城,从城门楼子前经过。楼层控高,白墙遍地。

苏大当面那栋白楼的意境,比后面东吴大学那片建筑群要差得远,是大型招待所宾馆或者老干部活动中心。时代的变迁和分野,剧变若此。

东吴大学里的大草地,四周围合老楼,让人回想起清华园。教会风格的建筑,有哥特式,有拱券,有巴黎圣母院圆花窗。校史馆还陈列有古代文物以及不定期的书画展。

正好遇到环校园的马拉松赛跑。大草地,红砖灰墙,少年郎,这就是大学了。

妖童媛女,滋润圆润,眉清目秀,装束上海风。想当年上海还曾是“小苏州”。

图书馆门口有pos机之类的东西,可以预约自习座位。

校门口不刷身份证,但是会问去哪。那年轻保安的气息,换身古装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小二模样。

此地离观前街和平江路都不远。这回事先查好了观前街几家老字号的特色。在采芝斋多买了点。叶受和的袜底酥,黄天源的糕团都尝了下。路口的陆稿荐傍晚已关门。朱鸿兴面馆可能走过了,没注意到。乾泰祥里的丝织品各种档次。

平江路的戏院博物馆依旧是一个开放,一个在装修。傍晚那个开放的也关门了。“猫的天空之城”有两家,我总疑心如今明信片是否能真正收到。有家出售残疾人工艺品和书画作品的小店,比如在各种帆布袋上画些小品或姑苏风光。
 

图片 


   那家连环画书店大概已改作别的门店,无法再辨识了。东边日出西边雨。上网查得旧书店还是有的,在所谓钮家巷,原来就是在平江路的一个支巷。逛了两家旧书店。经过地毯式地淘,发现书的质量果然相当高。文风鼎盛,“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

第一家是“清艺阁”,绿皮门,让人想起绿皮火车或者厦门的所谓某小姐的店。经与百度地图全景中图的旧照片比对,原来之前是一家饮品店之类的改过来的。从店名来看,其野心也当不限于书。

包括店主在内的围坐店内的几位中青年版的耆老都是古旧书之类的爱好者,可能还有人以前是苏州古旧书店的职工。讨论怎么买到去世的老人的藏书,竞拍现场的某人如何不懂旧书,怎么买到的吴小如的画,徐訏的小说如何现代,等等。我又想起内山书店喝茶聊天的氛围。我也不揣冒昧,一边挑书的同时,也忍不住插上两句。在此购书五本,合六十五块。

图片 


   第二家是“十方书屋”。女老板一直在打包装箱,看来在旧书网上卖得火热。清末和民国书很多,都上挂在网上了。此外还有老照片、糖纸、老年历卡片、旧皮包等各种旧物,让人想起上海多伦路的那家古董店。拿了张名片,以示对其的认可。在此购书五本,合一百块。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本是密尔根的《实用物理学》(商务印书馆
1924年版)。
 
图片 


   午饭后去的,出店门已经上灯。想起民国初年的一个傍晚,鲁迅在琉璃厂抱着一包旧书坐人力车回寓。旧书于石桥、古巷得之,颇有兴味。不虚此行!

图片 


   近郊的一处水乡周庄,也去转了转,看的就是一个环境。门票一百,没有进所谓景区。查票口疏而不漏,甚于凤凰古城,使不少人徒劳。沈万三故居是草房田园,但又有大铜钱和大金像供人瞻仰。符合大众想象,“城中好高髻”,以丑为美。最妙的还是僻静处的一两户老宅子啊。

   小镇里到处是所谓万三猪蹄专卖店,有点甜味,虽然稍微有些肥。有现做传统点心的店,买了点花生饼之类,还不错。想来我确实是花生控了。 

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20722-938865.html


下一篇:闽清二日
收藏 IP: 218.104.225.*| 热度|

1 王家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