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讲过去十年全球医疗系统发生了那些关键变化:从看急性病为主到护理慢性病为主;从注重就要死去的病人,到注重整个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医院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注意力已经不是“花多少钱”,而是“产生多少效益和价值”。
有效地预防慢性病,多发病是增加价值,降低消耗的必经之路。
预测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方向:要连横,要有新的模式,要注意新兴市场,要关注新的技术,尤其是和网络技术的对接,要注意病人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平衡正在被打破,其它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同样值得注意,更有创意地找钱发展。最精华的是最后一点,(向IT行业学到的)价值无处不在,甚至可能在产品本身以外!(google, facebook把产品免费给出,价值却产生在产品以外)。
在台湾会议上听到的,和在AACC会议上看到的,让我想很多很多:
我想到做生物技术公司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弱肉强食”的比赛,而是为了产生社会价值。如果你真正产生了价值,你就终究会胜出的。所以说,小公司的发展策略首先是找到自己在整个健康行业里的价值定位。
AACC会议上最多的就是从世界各地来的经销商,我们iCubate公司展台上不下二十家来自巴西,西班牙,俄国,法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等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希望能代销我们的产品。找代销产品似乎是这个会议的一个主题。可是代销也有代销的难题:
(1)大公司的产品不是自己建立途径销售,就是有更强大的销售伙伴。人家的产品不会给一个小公司去销售。(2)小公司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市场也可能很窄,利润率因为没有品牌效应也有限。(3)中型公司有好产品,可是等你帮人家把市场打开了,他们可能被更大的公司兼并了,你的市场也被“收回”了,精力又白费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案其实在Steve的演讲里。在找东西卖的时候,不能谁的东西都要。要去有目的地编织一个价值体系,并让这个体系成为整个健康行业价值链中间的一个环节,而自己又能在这个体系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AACC会议上看到上百家中国公司,绝大多数是“Me too"产品,比如我们展台边上就是一家中国的公司,销售酶标仪,洗板机等常用实验室仪器。这样的公司展会上至少有三十家。该公司的老板和我了解我们iCubate仪器的功能和用途。第一句话就是“多少钱?”,然后马上就说“太贵了,在中国卖不动。”。
这是很典型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状态:仿制技术和产品,然后参与白热化的价格战。不是把自己做成价值链中间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是把自己当成食物链里的一个被吞噬的环节。
有一个中国同学来跟我讲要帮我卖iCubate仪器,同时也提到以前帮一个加州生物技术公司卖仪器,刚刚卖出味道来,哪个公司被兼并了,结果他什么大甜头都没有捞到。我跟他介绍iCubate2.0开放平台,建议他不要单纯卖别人的产品,可以自己或组织一些人搞多重PCR试剂的开发,然后既卖平台,又卖产品。这样,即便iCubate平台以后被人拿走了,那些开发出来,而且已经有了市场的试剂是不会被拿走的。
靠价格竞争,小公司之间就是弱肉强食的关系;找到共同创造价值的机会,小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就能牢固,共赢。
我们推出的iCubate2.0开放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共同创造价值的机会。同时,也是Steve讲到的“Creating value outside the products"在生物技术领域里的一个具体实践。把一个技术平台开发出来以后开放给广大的产品开发者,价值的产生就不仅仅是在平台本身了。一个商业模式的革命,常常比一个技术革命更能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会一天半,这是我办的几件正经事:
(1)和Life Technology主管Ion Torrent
市场的相识,介绍了免疫组库测序技术,一些有关肿瘤诊断的数据,和R10K项目。应邀去他们公司做进一步的交流和谈合作。我们的技术已经用在454,
Illumina 两个技术平台上了,如果Ion Torrent真的能胜出,我们也需要尽早参与合作。
(2)和SeeGene公司(韩国)CEO交谈。认识他几年了,都是在展会上。这次介绍iCubate2.0开放平台给他,希望他们能用这个平台做产品开
发。SeeGene是惟一一个(除iCubate以外)的有多重扩增技术的公司。其它公司的所谓多重都是在检测层面,不是在扩增这个关键步骤。没有多重扩
增来增加信噪比,多重检测(包括高通量测序)也很难接近广大临床市场。
(3)和Corning公司谈,希望他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能把玻璃芯片的价格降下来些,尤其是我们针对iCubate2.0客户,许多都是研发期,价格更敏感。芯片是我们卡盒中最贵的元素。
(4)找到一家能直接在卡盒上打印二维条码的公司(Tube Writer?). 希望能跟他们合作,这样我们的卡盒上的条码就不会那么“丑”了,现在是先打印在纸标签上,再贴到卡盒上去,实在是把原本很漂亮的卡盒设计美观破坏了。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病。
(5)和几家一直在“跟踪”我们的大型诊断公司“汇报”进展,虽然他们都是分子诊断公司中的“巨无霸”,意外的是,他们都对开放平台抱有浓厚的兴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6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