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PCR的悲喜剧

已有 11448 次阅读 2010-11-28 06:02 |个人分类:多重PCR技术|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应邀给AsiaBiotech杂志写了一篇介绍多重PCR的文章(点击图片看全文):



作为“奖励”,编辑部赠送给我一本书,让我从他们的出版物中挑选,我选择了这本有关PCR多聚酶的书:




之所以选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觉得PCR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而改进的诀窍可能就在多聚酶那里。

别忘了,PCR反应是人为的,在生物(微生物)体内,DNA的复制不是那么简单的,有许多的酶参与,许多其它辅助蛋白的“帮助”。不然,效率会很低,出错率会很高。

那么,如果我们把其它的酶和蛋白加入现有的PCR反应体系,是否就能增加它的效率?提高它的纠错能力?

一个已经被用滥了的PCR反应,里面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创新机会。我所做的多重PCR是一个方面,现在的高通量测序和新一代的单分子测序等技术都期待有更好的多聚酶,纠错率高,效率高,能合成的分子长等等独特的特性。

那些已经在多聚酶领域研究了十年二十年的科学家们就比他人更有这个机会。

上面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插曲:



当书的作者之一, Hübscher, 早年对多聚酶感兴趣的时候,一些“专家”好心地劝他别去研究一个可能永远也没有实际用途的DNA多聚酶。而今天,无论是PCR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还是艾滋病治疗等应用领域都依赖着多聚酶领域的进展和成果。

创新的机会可能是去当第一个“把生米煮成熟饭”的人,也可能是去把熟饭“回锅”从新炒一番。

我们每个做生物技术的人,都应该去读一下PCR技术发明人Kary Mullis 在(1993)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跟他去回顾一下他发明这个技术的思维过程。

Kary Mullis 83年发明的这个技术,当初想把介绍PCR技术具体方法的文章(标题是"Specific synthesis of DNA in vitro via polymerase-catalyzed chain reaction")投到《自然》和《科学》杂志去发表,结果统统被拒,最后那篇方法学的论文一直到1987年才发表在一个很没有档次的杂志上(Methods in Enzymology)。所以,得诺贝尔奖的文章不一定都在一流杂志发表,一流杂志也不总是第一个”识货“的。倒是应用PCR做地中海贫血诊断的那篇文章85年上了《科学》杂志,也是人们引用PCR的最早文献。

短短几年后,在1989年年底,《科学》杂志终于认识到PCR技术的重要意义,选出DNA多聚酶为"Molecule of the year".

其实,对新技术“不识货”是杂志编辑们的一个通病,的确,在没有Killer Apps的情形下,人们很难认清一个技术的真正潜在市场。Kary Mullis 甚至不是PCR第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一定是参考了专利申请文献才知道该把诺奖颁发给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88126.html

上一篇:我的未来,我做主?
下一篇:"艾滋纪念日”研究所来的贵客
收藏 IP: .*| 热度|

19 武夷山 茹永新 刘进平 杨远帆 梁建华 王辉 唐小卿 吕喆 黄晓磊 孙永昌 余昕 刘玉仙 李学宽 高建国 郭桅 刘晓瑭 吴明火 曹贺贺 王孝养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6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