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走穴,走访,开会,开发市场

已有 4496 次阅读 2010-8-7 08:14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又在出差的路上了。这次先去洛杉矶应邀给一个家庭医师的会议做主题演讲,作为医生再教育学分的一部分。所以讲课途中还要出考题,都是简单的,大家几乎都能答出来。不过对家庭医生来说也不容易了。

这是我给医师们的简单问题:

1. What is the scientific bases of molecular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 Detection of pathogen specific gene sequences from patient samples.
B.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use DNA/RNA as genetic code.
C. Pathogen acquire capability to resist drug by gaining new genes or mutations.
D. Pathogen DNA sequences are different from humans.
E. All of the above.

2. What is the major steps in performing molecular diagnosis?

A. Sample collection.
B. DNA/RNA extraction.
C. DNA/RNA amplification.
D. Pathogen specific sequence detection.
E. All of the above.

3. What is the major challenge for molecular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 Multiplex
B. Automation
C. Clinical sensitivity
D. Cost
E. All of the above.

4. What is the major clinical value of molecula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 Speed
B. Information about drug resistance
C. Reduce misuse of antibiotics
D. Reduce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E. All of the above.

这类医师协会的会议演讲邀请很多,因为对推广多重PCR在感染性疾病分子鉴别诊断技术有利,所以只要有时间我都答应。有点向歌手走穴唱歌一样,一场接一场,还有出场费(讲课费$1500 半小时,比我的律师赚得多就行了)。

这是会场的情形,人不是很多一两百人。在我前面讲课的是Quest Diagnostic 公司的一个资深教授,讲一些新的诊断项目。包括维他命D, 说美国人中有20-30%患有维他命D缺乏症。这是最近美国的一个时髦项目,我的家庭医生也做了检测,说我也有该病,让我吃维他命D (我也在吃)。不过我不大相信,一个30%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人都“低”的临床指标真的是“异常”吗?真的有临床价值吗?




既然已经到了加州,就顺便访问一些公司和合作者。今天去Illumina 访问,他们邀请我很久了,因为在圣地亚哥,所以昨天晚上从洛杉矶飞过来,今天上午去了 Illumina.



在Illumina访问了两个小时,向他们介绍了 iCubate 和 iRepertoire 两个公司的情形,希望能有合作的地方,主要是用他们的高通量测序平台做免疫组库方面的研究。Solexa 读到分子的数目远远大于 454, 可以到八千万条,454 仅仅是一百万条。但是454每个分子可以读300个碱基,这对免疫组库这样几乎每个分子都是 de novo 测序的项目就比较好。不过因为市场有需求,我么也就生产了和Solexa 配套的产品。前段时间也访问过Illumina 的竞争对手 Roche 454。

美国公司间的访问非常简单,一般都是一两个小时,先是一个小规模的会议,一般不超过十个人,经常是有人电话连线近来(不在同一个城市),等我讲完了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以后他们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形,需要是么样的合作技术和模式,然后用emai或电话随访就行了。不用请客送礼,没有客套,也不用安排吃住,都是访问方自己打点。

接下来还要去香港开亚洲分子诊断年会。这是一个很好的会议,可以展示我们的新技术平台。同时也借机会拜访一下香港的合作者,12日下午应Malik Peiris 教授邀请在港大讲学,我讲“多重PCR在分子鉴别诊断和免疫组库研究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安排了王春林博士(斯坦福大学基因组技术中心资深科学家)讲”高通量测序在新病毒发现和疫苗安全性方面的应用“。Peiris 教授是当年首先确诊SARS病原体的科学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实验室的主要科学家,亚洲的一些病例最后确诊都是他敲板。我在2003非典期间认识他,一直保持联络,他们也使用过Genaco/Qiagen 的呼吸道分子鉴别诊断试剂。这次找他除了与iCubate诊断平台有关以外还有用免疫组库方法做流感疫苗研究方面的合作机会。

13-15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开亚洲分子诊断会议,期间有个演讲,以iCubate多重PCR技术平台为主。

途径广州可能去拜访一下金域,这是我地三次去那里了,本希望介绍一下新的技术,可是国内的临床参比实验室机制没有美国CLIA灵活,很多新技术不能使用,一定要报批下来的才可能,所以合作的可能性很小。

跟踪我博客的朋友会发现,我每隔一两个月总会出去走动一下,开会,或者访问其它的科学家。因为走动中才能得到很多机会。没有以前的走动,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的机会。

不过,该放慢脚步了。累了,机会也够多了。先消化一下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50677.html

上一篇:能减肥的巧克力
下一篇:做一个“进得实验室,上得演讲台”的科学家
收藏 IP: .*| 热度|

4 曹聪 曾庆平 虞左俊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