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资金寒冬”降临美国生物技术行业?

已有 12694 次阅读 2018-12-11 06:15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今天的华尔街报报道,由美国基因组工程(私人团队)名将Craig Venter创办的“长寿”(Human Longevity) 公司陷入困境,降价80%买股票“过冬”:

LGV.jpg

我十月份回国时才听到“资本寒冬”这个词,意思是现阶段创业公司找钱难度要大了。有钱的风险投资公司都不出手,据说有这么几个原因:(1)中美贸易战增加未知因素;(2)退出机制(上市,并购)不明朗;(3)科学太超前,“精准医疗”没人买单。

好在我的两个公司 (iCubate和iRepertoire) 都已经能靠自己的销售收入生存,加上在“寒冬”到来以前也都融到了资金,所以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

iCubate公司去年拿到美国FDA的批文(革兰氏阳性菌和耐药基因),最近申报了第二个产品(革兰氏阴性菌和耐药基因),很快就能批下来。我们和国内上市公司万孚建立了和合作(万孚投资美国,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使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另外,因为我们的卡盒可以做全自动NGS(二代测序)建库,iCubate也和上海的思路迪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发肿瘤测序中国市场。这些都是中美公司之间的公平交易,高价转让技术给中国公司。

iRepertoire公司夏天也拿到了上海一家风险投资的一千万美金股权投资(境外投资也折腾了很久)。不过iR即使没有拿投资,靠卖产品和提供服务,收入也相当可观,持平没有问题。尤其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春风”刮来,使得我们的生意供不应求。集资主要是为了扩大规模,应对市场需求。

据说中国做“精准医疗”的公司不下一千家,集资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也有三五十家。在“寒冬”到来以前已经死掉一批集资不到一千万人民币的小公司了,现在就看谁的抗寒本事大了。

那么,我们的“抗寒”的能力哪里来?

(1)起点低。我创业共成立了四个公司,第一个Genaco成立于1996年,2006年卖给了Qiagen。十年时间一共才集资一百五十万美金。创业的时候就是“冬天”,集资一直很困难。所以从一开始就学会了勤俭持家,开荒种地的本领。和那些在“泡沫”中起步的创业者比,我没有“大起”,也就不会有“大落”。

(2)务实。在阿拉巴马州,不比硅谷,波士顿那些生物技术的热点,所以我们不能玩“概念”,因为这里的天使投资者不认那一套。他们主要是看人,看你是否踏实,是否靠谱,是否做得比说得多。

(3)现金流。尽快产生造血能力,能有稳定的收入,能生存,才能发展。产生现金流,卖技术最快,但是不能把自己的看家本事都卖了。提供服务很好,不过没有办法上规模。

(4)合作。最好和上下游公司合作,少和雷同的公司合作。纵向合作是互补,横向合作多竞争。所谓纵向就是你的弱项是他的强项。比如我们做技术开发,对方做市场推广。合作机会要去寻找,碰撞,随机性很大。

(5)速度。竞争得胜不是靠在他人的跑道上放石子,而是靠自己跑得比谁都快。跑得快,就要轻装上阵,知道放弃,才能轻装。

这些其实都是常识,没有什么秘诀。

公司倒闭,投资者的责任至少是一半。这好比是选国家领导人:你是选能说会道,演技高的,能够揣摩你的心理,会说你想听的话的人?还是选有经验,有德行,有能力的人?

国内有一些基金,投资根本不看项目,也不看人,就看项目背后的关系,是否能保证赚钱。这样的投资多了,整个大环境就坏了,于是就培养出一批会唱高调的“企业家”们,更糟糕的是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反而丢掉了应得的机会。至少有60-70%的钱是去养狼了。国家的科研经费也是如此,都是浪费在”大“项目上了。做大做强,瞄准诺奖,弯道超车,这类口号遍地都是,结果又怎样呢?

美国的“长寿”公司有短命的迹象,“资本寒冬”的西北风寒气逼人,这个冬天,你到哪里去取暖呢?真恨不得有冬眠的本事,一觉起来,春风洗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1150928.html

上一篇:生物技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下一篇:新年,旧希望。
收藏 IP: 203.93.105.*| 热度|

19 武夷山 安海龙 王庆浩 白龙亮 谢蜀生 周健 郑永军 黄仁勇 周忠浩 张高峰 赵建民 张成岗 王晓明 姬扬 黄永义 邵斌 李毅伟 杨金波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