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篇给癌症“正名”的小文,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癌症的发病都有一个过程,通常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像感染性疾病那么来得突然。可是因为很多人“死于”癌症,所以我们都觉得它是一个不可挽回的绝症,因此也就有了惧怕心理,同时也带来了“奋起一战”的冲动。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觉,死于什么病是偶然的,正如我在这篇博客写的:“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说‘病人死于XX病’,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致死的XX病是病人免疫系统最后失守的阵地’。因为死亡是我们一生疾病相叠加的结果,也是我们免疫系统多次应战消耗的最终结果。不能因为用三个饼填饱了肚子就把功劳都归给第三张饼。如果免疫系统透支过度,再小的疾病也能致命。”
我为什么觉得有给癌症正名的必要?因为如果不把癌症当做“死敌”,我们就有“讲和”的机会。与其倾全身之(免疫)力,倾全家之(财)力,全国之力去和癌症宣战,不如探讨一下和癌症“和谈”的可能性。
正确看待癌症很有必要,而正确看待癌症就要纠正几种偏见:(1)癌症是急性病;(2)癌症是单一病;(3)癌症是不可逆转的。更客观的“癌症观”应该是:癌症是一个被突然发现的慢性病,是以免疫系统多年征战(许多病叠加)透支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免疫系统的过度消耗,癌症本来是可以预防的,可以治愈的,至少是可以被控制的。
树立正确的“癌症观”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更好的抗癌方法,也有更多的创新机遇。
比如,认清癌症是因为“免疫力下降+体细胞突变”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因为肿瘤细胞突变,那么无论是早期诊断还是后期治疗就都多了一个层考虑。
在诊断方面,在体内找到癌症细胞不应该是唯一的目的。因为严格的说,我们每个健康的人身上都有无数多的癌变细胞,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没有失职,这些癌变细胞不是得到清除就是被管制了起来。找到癌症细胞不是大功告成了,过早地查到癌变细胞很可能是假阳性,而找到癌症细胞马上就进行治疗,就会有过渡治疗,穷兵黩武之嫌,有的时候,保守的治疗方案可能才是最佳的选择。
我一直把免疫checkpoint当做免疫系统和肿瘤之间的“停战协议”,而anti-PD1类的治疗就是撕毁肌体商谈好的停战协议。可是真正打起来,也不过只有20%的人有效,可能还有同样多的人因为“圣战”而加速了死亡。如果我们端正了“癌症观”,不是求战,而是求和,说不定一部分病人还能多活一些日子。
癌症是可以逆转的,不是靠什么“精准”治疗,而是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这样的“奇迹”,在我们的体内每天都在上演。既然癌症能被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治愈”,他就不是那么可怕,也就没必要把它当成“死敌”。
不把癌症看为绝症和死敌,也就增加了一份和平的希望。做为政治家的尼克松可以对癌症宣战,可是做为科学家的我们不一定要“热血沸腾”。我们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战争”与“和平”到底哪个对病人有利?
相关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