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回国两周,回到美国调时差,周末把热播的五十几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看完了。很有感触。
在汉东,一个杂志就能一次性撤回107篇论文,如果把所有杂志都算进去会召回多少论文?代表每年投入科研经费的百分之多少?那些没有被撤回的论文,又有多少垃圾?
准确地说,腐败,并不是不劳而获,因为腐败分子活得也很辛苦。不过他们不用脑,不用心,没有肺,而是凭借肝,肠等脏器生存,用生殖器衡量成就。
我们可以研发出一个快速检测腐败的仪器:从膈膜画条横线,看膈以上的脏器活跃还是膈以下的脏器活跃就知道是否有贪腐了。是上半身辛苦?还是下本身劳累?就是鉴别腐败的一个金标准。
这台仪器还能用来侦破科技界的贪腐。如果纳税者的钱落到了“下半身”劳动者的手里,然后他们雇用一批“上半身”劳动者为他们打工,那就不对了。
在汉东,有个叫“汉伟基因”的生物技术公司找到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随着国力的提升,科研投入的倍增,于是“帮国家花钱,生产论文”就是一个硬需求,成了一个产业。可是,上半身功能强的书呆子们通常没有能力拿到大笔大笔的国家经费,于是一个奇怪的产业链就形成了:从写标书,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数据,到写论文,发表论文都有专业的“科研服务”公司完成。当然,领奖的时候是绝对不能用外包服务的。
“生产论文”的商业模式危害性在哪里?
和没有货币以前早就存在商品交换一样,在没有论文发表以前也同样有科技进步。所以,论文,是科技进步的传播工具,不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原因。科技创新靠的是科学家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和通货膨胀一样,论文膨胀也是很危险的。在通货膨胀的时候,钱已经不能代表商品的真实价值了;在论文膨胀的时候,论文也不能代表真正的科技成果了。论文膨胀的危害性在于它使得国家的科研投入和真正的科技成果产出发生了严重脱节。
生产论文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也有很好的通用套路:通过大批量购买国外贵重仪器来获得重要应用技术在国内的相对垄断地位,因为这个技术是论文的高产领域,所以获利丰厚。如果还能把健康产业和房地产结合起来,那就更是高人一等的商业模式了。
以提供科研服务,生产论文为商业模式的生物技术公司是汉东的一个特色,属世界首创。可是这个商业模式能持久吗?
你在汉东吗?你在生产论文吗?如果是,现在是好好想想的时候了。生产论文的商业模式不能长久,原因很简单:科学和技术不是地产,不是有限的资源,不容易被垄断。只有投身到真正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只有充分发挥心脑肺的功能,才能体会到科学家的幸福。
相关论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