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changjie

博文

短学期: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 ----兼议用QQ答疑 精选

已有 11651 次阅读 2012-7-10 16:07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答疑, 短学期

短学期: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 ----兼议用QQ答疑
 
    今年夏天,川大各学院都启动了短学期(或称小学期、夏学季、Summer session) , 笔者在短学期中讲了一个选修短课,今天用邮件方式回答完了(可能是最后的)一批问题,有下列感想:
 
    过河的石头 短学期在国外被广泛地实行,校内少数学院(例如软件学院)已实践和探索了多年,而多数学院,今年还是首次淌这条河,所以要摸着石头过。
    按人工智能的观点,“摸着石头过河”属于启发性知识。石头能被摸得着,说明了水不太深,从这里过不至于溺水。当然,启发性知识有个特点:先天免责,不保证成功。
    今年学校给短学期确定的主题是“实践与国际课程”,学院请了校内外专家开课或做讲座。笔者虽参加其中,但只上一个课,不了解全貌,感觉到有“三多三少”:讲课专家中,校外(包括国外)的较多,校内的老师较少;实践性内容较多,理论性内容较少;按兴趣选课的学生较多,选全部课程的学生较少;这是预期的、合理的“三多三少”。
 
    二年级同学的特殊待遇 这个暑假中,一年级学生有军训,三年级学生有实习,四年级学生的已经毕业离校,所以短学期主要还是二年级学生的特殊待遇;或许,某些学院三年级学生实习的时间不在这个暑假,或实习地点很近,可能有三年级学生选课。
 
    从形似到神似 办短学期是国内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座桥梁或一条隧道,学办一件新任务,总有一个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
    这好像本科生写论文,要依次学会两件事情:先要学到形似,学会论文的结构:摘要--引言--分析问题--建模解决问题--实验--总结;把摸样学会之后,再完成第二步--神似。论文的“神”就是创新,毕业设计的实践表明,认真的本科生经过努力,能在工程方面解决一两个小的问题,在理论上也可能有小的革新。
    办短学期是国内教育界一直想学而尚未学好的事业。借这个机会,也邀请博友,特别是熟悉国外summer session的博友,写出关于短学期的感受,介绍国外的经验,让我们大家学习收益,如果形成了气候,说不定科学网还会组一个博文专题。
 
    课程特点:新、实、广、浅 和其他老师一样,笔者在准备课程时,也注意了新、实、广、浅。
    学校规定了短学期的主题“实践与国际课程”,则“新”和“实”是必须的; “广”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因为 广度 X 深度=课程容量,而课程容量受时间的限制,所以“浅”是无奈的、也是合理的。
    因为“浅”,讲课中留下了若干未尽的悬念,笔者给学生推荐了了若干暑假的趣味阅读,不是硬性规定,也没有压力,所以也是受学生欢迎的特点。
    尽管是熟悉的内容,在准备PPT时,为了把课程讲好讲精彩,每讲课一小时,还是要准备8--10小时,真的是“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
 
    学生喜欢什么主题?有用、有趣,有份量 课间休息时问学生,在短学期喜欢什么课程,有学生回答,喜欢那些有用、有趣,在求职或研究生面试时有份量的课程, 如移动设备编程技术,最喜欢的是安卓编程技术,此外,据说学会了iPhone编程,或Win Phone编程技术,也比较好找工作,在研究生面试时候也管用。学生们代替(明年选课的)师弟们提出了希望,希望明年的短学期中,有校外专家或年轻教师中的编程高手开出这类课程。
 
    为骏马添了一把夜草 一个学年中,如果把秋学期比喻为上午,把春学期比喻为下午,则夏天的短学期就是晚上了。 短学期中, 如果能请来企业工程师或国内外专家,给二年级学生完成一门实践强的技术的入门奠基,例如,上面说的移动设备编程技术课程,让他们学会建立编程环境,学会编一个简单的、能运行的安卓软件或iPhon应用,就好像给未来的骏马增添了一把夜草,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去反刍,去消化,“马有夜草易肥”,到了三、四年级,不论是做论文,还是求职,学生都会更有底气了。
 
    为什么不喜欢用QQ答疑  答疑后,有同学问,为什么多数老师都不喜欢用QQ答疑?其实,我也有QQ账号,偶尔也用QQ传大文件;但是,和多数教师一样,答疑还是喜欢用邮件。有下列原因:
   (1)邮件所提问题较有条理. 提问者在写邮件的文字表述时,整理了思维;而QQ即时提问,想到就问,常未深思,有的问题并未想好,有的问题被重复提问,有的问题的次序和条理不清;
   (2)用QQ答疑的感觉像是被双规. QQ是同步通讯,虽然视频交流的感觉不错。但QQ上被拴几个小时,那份感觉就像被双规了(在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QQ通道),还不一定能解决多少问题;而邮件是异步通讯,老师在从容的时间作从容的思考,解决的疑问较多较深入。
   (3)邮件答疑的性价比较高.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一件需要智力的事。现在的计算机还难于做真正自发地提出好问题,应用程序中,似乎机器能提问,但那实际上是程序员的安排,而不是机器自发的(就像是如来和观音合伙,安排了唐僧师徒的取经和磨难)。既然好问题提之不易,就不应轻易浪费,要认真回答。
    此外,同学在课堂上讨论时,常会感觉到, 别人提出的问题,自己深有同疑,只是自己还没来得及整理和表述,希望旁听老师的回答而受益。
    为了不辜负同学们通过智力活动提出的好问题,教师把整理问题,经过思考,再把答案发给所有提问同学,受益面较大,使得答疑活动的性价比较高。
   (4)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 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同组学生的论文在选题时,一般已经避开了雷同和冲突;在修改论文时,常把一篇论文的修改稿(带有WORD的修改痕迹),发给几位学生或所有学生,觉得有下列好处:
   (a)同学之间展开讨论,互提意见;
  (b)它山之石,或可攻玉,尽管论文题目内容不同,也可能互相启发;
  (c)防止论文雷同。教师一个人的阅读量毕竟有限,有多位同学参与阅读,更易发现雷同点。用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多次发现了论文的雷同点,多数是无意的雷同,只要及早避开,就减少了撞车之苦;也发现过少数疑似的有意抄袭,这些抄袭在妊娠阶段就被发现而强制终止,对学生,对教师都善莫大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179-590802.html

上一篇:里耶秦简的时代错位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堆栈
下一篇:青春也会传染
收藏 IP: 171.217.244.*| 热度|

32 刘丽华 左嘉陵 温世正 喻海良 陈小润 鲍海飞 金小伟 刘旭霞 杨国力 武夷山 彭真明 李伟钢 梁智鹏 武京治 郑永军 虞左俊 苏德辰 李学宽 翟自洋 黄寿光 王善勇 杨月琴 钟炳 李志俊 王号 曾新林 吕喆 吕新华 杨正瓴 xchen yewen taig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