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自由精神,哥白尼时代的科学是一种敬仰和追求真理的伟大献身精神,诺贝尔发明炸药、福兰克林发现雷电甚至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冒险精神。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本主义都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和人类文明化精神。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学会,那是一种学术交流、成果公布的专业协会和会刊时期。
然而,何时,科学、知识成为了一种制造论文、数据库的产业呢?科学研究成为了获得经费、聘用研究者、实验员,以及购买设备、试剂盒和按说明书操作,用电脑软件分析,然后发表论文,申请经费和分配经费成为了一种科学资本家形态?当然,更进一步的发展,那时我也是在中科院时 – 年轻人真有想法啊,那是直接将科学研究实验室变成科学研究工厂 – 论文和数据库工厂,每个实验员、每个程序员、每个课题设计员等,构成一条数据、论文生产线,其实,华大基因的模式,也就一看能理解了。
仍是那90年代的北京中关村,我第一次接触一位美国在华教师时,她的话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对中国人的一个看法 - 比较粗(不敏感)、乱(混乱)、吵(吵闹)、脏(不卫生)等特点,仍然值得认真思考 - 我以为这些都来源于同一个原因:缺乏分析哲学、精细实验的训练 - 思维的细致、深刻,研究的精确、严谨。在欧美报刊,乃至平日里厨房的谈话,都可感觉到轻微、细致、敏感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对中国正在发生的细微事件也产生超敏感。世纪之交,生物科学界已经从过去的分析思维转换到系统方法,这在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也将导致模式的改变,还这又需要补上分析逻辑的课程。
现代科学管理,当仪器制造商、试剂盒制造商、软件制造商、期刊出版商等构成一个完整产业链时,科学研究的论文生产线、数据生产线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但是,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的管理,更多地应该留给产业链自身的发展,更多地留给市场自由交易行为、学术思想火花的自由撞击行为。
科技之花(论文、数据)与果(发现、发明)是自由自在的创新精神的开花与结果,看那一丛丛的不加人工处于野生状态的石蒜花开得如火如荼、鲜艳灿烂(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6952&do=blog&id=487395)、一片连成一片,如同竹林的繁衍方式一样,只需要有合适土壤、阳光和雨露的环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