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h

博文

从钱老电影《钱学森》说开去

已有 4719 次阅读 2012-3-11 16:14 |个人分类:Engineering Cybernetics|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钱学森

    写此文是因为预感到,应该会有人,看过电影后,会拿着他们“翻墙”(当然,如果在海外的话就不用翻墙啦)看到的文章,然后批评这个电影不属实,钱老其实没那么伟大,云云。他们总觉得别人都被“蒙在鼓里”,好像只有他们才能看到某些文章与评论,好像只有他们才知道一些事实的真相,好像只有他们的理解、判断是对的,评论是有价值的。然后,就会拿这件事说事,然后大骂政府、体制,然后很确信地认为,不骂的人都被洗脑了。

    中国有句古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现在我们却反过来了,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我们要求别人都是以圣人的标准:必须是百分百伟大的,不能有一点问题,否则就说“偶像坍塌”啦,我们被骗啦。等到轮到要求自己的时候,却又得过且过,有一点做得不错,就觉得自己俨然半个圣人了。

    以现在的互联网为例,有很多谣传。如果一个名人,原来名声还不错,现在突然在网络上出现了负面报道,那就会出现大量的网友,不论真假,大肆传播,然后争先恐后地批判,相当“严于律人”。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负面报道是假的,是造谣,那这些网友起初是有一些羞愧的,毕竟自己传播谣言了吗。但没过多久,就发扬“宽以待己”的精神,原谅自己了,以至于不久之后又开始造谣、传谣。

    当然,造谣传谣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例子,是最近上映的《钱学森》。

    昨天去深圳看了《钱学森》。当时一边看,一边就在想,一定有人会骂的,甚至连骂的内容,大概都可以预料到:无非是关于他为什么回国,他对学生和同事的态度,他入党,以及他晚年对至人体科学、认知科学和农业的研究。

    很早之前就读过张纯如Thread of the Silkworm,那时还没有出简体字版;读过Von Karman的自传的原版;也读过Von Braun传记的原版。这些都是”未删节“版。其实如果想快速的了解,读一下英文版维基百科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Qian_Xuesen 。

    当然,我也读过叶永烈老师写的两本钱老传记,与涂元季老师写的两本;当然市面上还有其他的版本,也都大概翻过,包括最近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出的一本。这些都是简体字版。不过前些日子发现叶永烈老师的一本,港台版的已经发行了。

    另外也读过多遍《Engineering Cybernetics》,包括中文翻译版的《工程控制论》;翻过《物理力学讲义》;瞻仰过《钱学森手稿》多遍;还有他大量的文章和书信结集,包括治沙、建筑、山水城市、教育、人体与认知科学,当然不能少了火箭与力学,

    看过对钱老在Caltech同事的采访视频;听过现在世界控制大牛对他的评价;看过钱永刚老师、涂元季老师以及戴汝为老师的关于他的演讲。

    当然,我也看过很多批评钱老的、反面的文章和报道,包括国内的和海外的。

    但我越是读得多,越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论钱老:我跟他差得太远了。而有些人,却只凭一个电影片段(他们好像没有耐心看完),或是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就敢对钱老乱加评论。退一万步讲,就是钱老的夫人、儿女,多年助手、秘书,最亲密的朋友、学生,也不敢说完全理解钱老的想法与做法,也不敢对一些事情妄加评论,更何况其他人呢?更何况我们呢?

    另外:钱老是JPL的共同创办者。他的导师是出了名的傲慢,但却在自传中专门留出一章写钱老。

    至于钱老晚年争议性的研究,有人至今仍批评。我觉得,咱们还是走着瞧吧。以后若证明钱老是对的,批评他的人们不要不承认自己笨啊。

    我想对那些骂这个电影的人说:昨天去看电影的时候,观众并不多,有将近一半的观众是白发的老人,其他的也多是中年人,我算是年纪较轻的。有些老人经历过那个战乱年代,知道当时中国怎么被日本明里欺负,怎么被美国苏联暗地当棋子。当然也知道没有钱老,中国绝对没有现在的地位,绝不可能有权利跟美国在一些问题上叫板。

    看到最后,看到钱老在临终前,还在谈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看到蒋英老师扑在钱老身上哭的镜头。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797-546541.html

上一篇:毛拉谈话录
下一篇:看了钱老纪录电影《仰望星空》
收藏 IP: 202.125.223.*| 热度|

5 张利华 陈安 武夷山 罗渝然 刘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