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ingkx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lingkxw

博文

恐龙化石形成机制研究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新机遇

已有 2282 次阅读 2018-8-27 09:26 |个人分类:生命起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恐龙

    恐龙特指中生代的高级动物群落,并非只包含爬行纲,也有鸟纲和哺乳纲动物等。广东河源的黄氏恐龙和上述新的恐龙化石标本似乎也在佐证这一点。
    新的研究认为,恐龙化石是陨击成因的,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一般与出土地的岩层年代相同,也就是说,它们也经历了高温、高压和核裂变聚变等物理过程——通常,地球一般的自然过程可以用地质年代标记排除的……人类的祖先,曾经也属于恐龙的一员,也经历了中生代。部分种群也受到了天灾打击。因此,恐龙化石沉积、侵蚀等成因观点,值得反思和商榷。

    而恐龙化石形成机制的研究,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很有前途的新领域。中国学者加油!
祝贺发现新的恐龙!(陆玲)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8/416919.shtm


大爪子会吃虫:中国科学家发现两种新恐龙


 

上图是乌拉特半爪龙复原图,下图为彭氏西域爪龙骨骼线图 (史爱娟绘)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记者屈婷)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发现和命名了两种新的恐龙:乌拉特半爪龙和彭氏西域爪龙。凶猛的兽脚类恐龙家族里多了两个来自中国的“萌货”。

它们属于兽脚类恐龙中最为奇异的一个类群——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家族,有着醒目的大爪子、短胳膊,体型“迷你”,甚至不到1米长。在时间尺度上,这两种恐龙生活在早白垩世,介于早期和晚期阿尔瓦雷斯龙类之间。

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4日的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研究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詹姆斯·克拉克教授和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谭琳教授等。

徐星说,这两个新恐龙的化石材料呈现出其类群进化的过渡性。它揭示了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如何演化出只有一个手指的手。

乌拉特半爪龙形态奇怪的手部(徐星供图)

人类对阿尔瓦雷斯龙类如何减少和逐渐丢失手指这一复杂过程一直迷惑不解。对像人类这样的灵长类而言,灵活的手指可以帮助捕猎、收集食物,发明和使用工具,这是人类逐渐与猿类区分开来的关键进化。但兽脚类恐龙却经历了不同的趋势——手指减少。“但它们多数减少到3个手指就稳定下来,像阿尔瓦雷斯龙类这样的个别类群,情况更为特殊。”徐星说。

兽脚类恐龙基本都是食肉恐龙,如霸王龙、迅猛龙等,但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却是“食虫”的。研究合作者、南非金山大学的乔尼尔博士说:“它们像恐龙里面的土豚和食蚁兽。”

有趣的是,早期的阿尔瓦雷斯龙类具有典型的肉食型牙齿和更利于抓握猎物的手,而只有晚期的阿尔瓦雷斯龙类才演化出了巨大的单爪。

最早和最晚的阿尔瓦雷斯龙类之间存在一个至少长达9000万年的化石空白阶段。半爪龙和西域爪龙恰好生活在这一空白阶段的中间点左右。

对这两种新恐龙的形态学观察研究揭示了阿尔瓦雷斯龙类的前肢宏演化历程:从早期前肢较长,有三个手指,便于抓握;到半爪龙和西域爪龙仍有三个手指,但外侧两个明显变细、变短;再到晚期前肢变短,多数还是三个手指,但能用的只有一个大拇指,其他两个非常小,甚至个别晚期物种就只有一个手指了。

阿尔瓦雷斯龙类代表性物种复原图,展现了前肢的有趣的演化历程。(Vikto Radermacher 绘)

这些大爪子很有可能是用来挖掘破坏朽木和蚁穴的,以便恐龙吃食内部的蚂蚁或者白蚁。“半爪龙和西域爪龙的化石,正好展示了阿尔瓦雷斯龙类逐渐适应这种新食物的过程,因此非常重要。”徐星说。

研究者之一克拉克教授说,从食肉转变到食虫——这类恐龙展示了一个演化支系上的生物是如何随着时间而改变它们在食物链上的位置的。

牛津大学的罗杰·本森博士认为,两件新的化石标本具有很长的前肢,这说明这种恐龙在演化历程较晚的时候才有了短前肢。

徐星与合作者詹姆斯·克拉克教授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野外考察(徐星供图)

西域爪龙于2005年发现于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半爪龙于2009年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地区。“新发现显示,阿尔瓦雷斯龙类很可能在亚洲起源后迁徙到其他大陆的,这不同于传统观点,即这一类群在泛大陆解体过程中分别在南方大陆和北方大陆进行了独立演化。”徐星说。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产出了一批最为重要的恐龙化石标本。徐星说:“此次研究仅仅展示了我们惊人发现的冰山一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1739-1131330.html

上一篇:地球是否还有另一段更高于目前的文明?
下一篇:关于《飞机杀手--可怕的风切变》的讨论
收藏 IP: 113.70.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