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红叶
文/卜白
终南山的红叶红起来的时候,比繁花更胜,一枚红叶的火红可以救活一个绝经的女人。
若说起红叶,名声在外的早有香山,千佛山,岳麓山,但唯有初初相识的终南红叶,像刚刚结识的良人,让人挂怀。
终南是我不愿醒来的旧梦,自古中南就是隐逸,修为的高地。我以为,那里也是我孜孜以求,勤以修为的南山。在没有充分准备,是断断不敢前来的。没成想机缘巧合,让人一下子只抵了大山。
到的时候正临近重阳,山里秋意正浓,暮气四起,已是深秋。
我们登山远足,试图与山林亲近,寻找心安之所。地方没遇到,却初识了太乙山的红叶。
路上偶遇一座小桥,那里窄狭,是可以寻到隐士的小路。我站在曲径通幽的小桥深处,自借清风与红叶,问候山里往来的仙人隐士,文人雅客们。
暮秋的山间,除了小野菊,芦苇花,可观的就是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的红叶了。
偶遇了终南的红叶,那就顺其自然地赏玩一番,是最应时应景的了。而赏红叶并非现代人的新发明,也非某些人的心血来潮,是自古就有的传统。
屈原从秋风红叶中感悟春秋,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感伤之词。也有唐人杜牧眼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瑰丽山行之景,亦不乏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的淡淡忧愁。
一叶知秋,是见微知著的哲学。古今旷达之人总试图从一朵花中了悟生命。
观赏红叶,像赏菊,诗歌,书法,绘画一样,是一个沾染了千年古意的风雅传统。
终南山的红叶,更准确地说是彩叶。
一到深秋,浅黄,橘红,暗粉,深红,棕紫,南山的每一片叶子都极尽所能,尽力凝集自己独特的色彩,为无边的山峦披上五彩的嫁衣,像仙女手中刺满绣花的锦帕,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她的红,不若京城的枫,红得娇嫩水灵,也不像千佛山的黄栌,红得惊天动地。而是像极梵高打翻了的颜色桶,五彩斑斓。
就在夕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我们沐着山风,踩着霞光,沿着溪流,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里去。
我们走走停停,停下来听一听鸟鸣,看一看溪流,闻一闻花香,摸一摸山石,也让自己沉下心来感受一片红叶的火红,顺便摘一摘可以插花晒茶的小野菊。
此时的山间,山石坚硬,纹理粗糙,清泉寒凉,我们在潮湿的水汽里穿行,被富集的氧气与漫天多姿的红叶包围。
青山为账风为马,我们宛在画中行。
红叶像南山宏大的叙事,美如朝霞,热烈奔放,铺陈夸张,蔓延整个山脉,气壮山河。
可南山的红叶,并不贪恋太阳的光泽,并非一水不变的红,而是变化多端,五彩缤纷,处处流光溢彩。
漫山遍野蓬勃跳跃的彩色,被山风雾岚蒙上一层轻纱。有时显得浓郁,有时隔着薄薄的轻雾,犹抱琵笆半遮面的仙子一样。又有沾了细密山岚的缤纷叶片,吸饱了水气,光滑水润。被水汽滋养的叶片们,宛若刚刚出浴的美人,周身闪着月亮的光泽,像隐士们秘不示人的白嫩的大腿,柔软光洁。
我们穿过一树一树的火红,抖落一地深秋的露水,来到山石垒叠的巨峰下。
终南山里山石奇古,有石不时从层峦叠嶂的掩映里异军凸出,影影绰绰,自然生趣。
当冷色系的山石,邂逅暖色调的火红,仿佛干柴遇见了烈火,山石叠翠,色彩跌宕。此情此景,宛如中年男人偶遇的爱情,也让年迈的人仿佛回到了初恋。
红叶是人们对于秋日里颜色发红叶片的一个统称,并非单指某个树种。秋日里的红叶除了常见的柿,黄栌,乌桕,火炬树,爬山虎,紫叶李,红叶石楠,槭树植物,五叶地锦,还有花楸树,蒙古栎,红瑞木,美蔷薇等等。
南山的的红叶,以黄栌,乌桕,花揪为众。
尤其黄栌甚多。黄栌除其自身可观的红叶之外,还有美艳绝伦的花可圈可点。黄栌的不孕花的花梗就像孔雀柔软可触的紫红色翎羽,片片串在一起宛若缕缕轻薄的丝纱,缠绕山林草木间,呈现一片烟雨迷蒙的柔美之姿,也因此黄栌有烟树的美誉。
黄栌木材为黄色,是天然的草木染料,据说古代黄袍的颜色就是用它染制出来的。
不同的树种红的时间往往是不同的,同一树种受地域,温度,光照,海拔,树龄,水肥,昼夜温差等内外因素影响,红的也不尽相同。
红叶之所以红,原理虽各自有别,但在秋日里变红的叶片大都充满离情别意。
红叶是秋的乐章,凝集的是生命的轮回。
秋天是大部分树叶回归的季节,叶片先是变了颜色,主宰叶片颜色的正是其内部各种色素的比例变化。
树叶们在秋天叶绿色减少,花青色增多,或叶绿素减少,花青素显得多,叶片就会由青慢慢变色。
很多时候,秋日的红叶片不单单是红,还要斗艳。要想红的艳,就得提升自身体内黄酮醇苷的含量。
其实,我们眼见的世界,是我们以为的世界,植物们另有自己的世界。
直到东风吹紧,叶片的脱落酸增加,叶片纷纷飘落,脱离一生相依为命的母体,化作春泥更护花。
正是这样一次一次不竭地生命接力,让山河重生,让花草枯木再度逢春。
一年一度,永远的轮回,不变的风景。
春夏秋冬又一春。
卜白 花诗堂 2015.10.2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6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