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朋友圈天天有人晒买“冰墩墩”排队的情形,这源于“冰墩墩”的产量和销售网点都被正规管理,而“冰墩墩”的IP保护又做得几乎没有漏洞,导致所有未经许可的生产厂商和销售点,都不能生产与经营与“冰墩墩”相关的产品。
所以,一墩难求!
很多朋友问我:我自己设计的产品怎么做才能像“冰墩墩”这样,让客户只能买到正品,能有效抵制仿品出现?
所以,我以“冰墩墩”为例,整理创意产品的IP保护办法,供大家参考。
—-—-—-—-—-—-—-—-—-—
做IP保护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保护对象、保护时间和保护形式
1、中文名 “冰墩墩”
2、英文名 “Bing DwenDwen”
3、立体形象
4、平面形象
5、带奥林匹克标志的形象
先查重再定方案: 2019年6月初、7月初,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国家商标局,分别对候选方案和吉祥物名字进行查重,确认没有现有类似的、在先的商标。2019年8月,北京冬奥组委确定吉祥物最终方案。
先保护再公开:2019年9月17日晚,冰墩墩(Bing Dwen Dwen)正式对外发布。9月16日, “冰墩墩”的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都完成了提交。
在公开信息中可以查到,“冰墩墩”已经完成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以下内容:
“冰墩墩”版权登记;
“冰墩墩”北京冬奥组委申请了四件冰墩墩的外观设计专利;
45件“冰墩墩”中文全类的商标;
45件“BING DWENDWEN”英文全类商标;
45件冰墩墩的三维形象全类立体商标!
带奥林匹克标志商标(普通企业无参考价值)。
其中,四件外观专利,覆盖了冰墩墩的标志物、招牌、文具、印刷品等类别。无论是冰墩墩手办、玩偶、钥匙扣、T恤、甚至是手机APP出现冰墩墩的形象,那都基本落入这四件专利的保护范围。
中文、英文和立体商标在45个商标类别全注册,也覆盖了在各种产品、各项服务中使用冰墩墩的一切可能。
所以,只要未经许可地制造或销售冰墩墩,都是侵权的!
“冰墩墩”的保护是不是天衣无缝呢?
不是!!!
冰墩墩分为外面的透明外壳和内部的毛绒玩具,现有的外观设计、版权登记和商标,都没有保护单体的外壳和毛绒玩具,因为冬奥会自身的重要程度,国家市场监督局及全国各地的市场监督局都在大力打击冬奥相关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判刑。所以,分体的冰墩墩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
但是,对于普通实体企业来讲,如果你的产品有可能分体独立生产、销售和流通,则要关注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的知识产权,以免被不法分子钻了漏洞。到时候想维权可能都有心无力,市场监督局想帮你收拾市场的仿品却找不到抓手,那才真的是悔之晚矣。
这显然是保护地非常严密的操作,也是国家队不计成本和代价的操作,本质就是“太费钱了!!”。作为企业自主创业的人,当然希望做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但肯定也要考虑成本。而且,不是每个企业做出来的自创产品都有冬奥会这样的展示平台,其自创产品的市场影响、社会影响也不会像“冰墩墩”那么大,所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也可以小一些。
保护力度大或小应该如何把握?投入多少是合适的?整理一个青铜、白银和王者版给大家。
最点需要关注的是保护形式:
首先保护时间最好严格遵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有人产品已经销售或宣传很久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才提上日程,因为绝大部分企业产品在初期市场份额不大,对竞争对手影响有限,所以也没有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最不能接受的是不少商家问我能不能等卖“爆”了再做,原因是产品推出之前不知道哪个会是爆款,全都做成本太高,能不能先卖一段时间,火了再做知识产权保护。
我只能说:生为知识产权人,我很抱歉!这样不可以。正确的做法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后再公开宣传或销售。
保护对象是企业自定的,“冰墩墩”显然是王者级保护,全方位360度立体保护。这很壕!很多企业做不到。不过,我依然建议版权登记要做,成本低、授权快、保护时间长,算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类别。外观设计专利相对于发明或实用新型来说,也是成本低、授权快、保护时间长、维权直接的专利类别,也值得选择。
外观设计的数量,与该形象的应用场景有关,可多选可少选。商标注册类别也类似,绝大部分企业的IP形象和公仔不需要45类全类注册,选择与业务直接相关的几类就可以了。商标注册按类别收费,每增加一类就多一份费用,只注册主营业务也能省一些费用。可以在企业市场影响变大或业务调整后,再补充注册。
不过,作为全世界4年一次的国际体育盛会,又是我国重要的一次展示综合实力的机会,其相关的知识产权全方面保护,投入多大都不为过。而且,相对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冬奥会投入、“冰墩墩”的设计费……这点保护的费用并不多!
总之,社会影响越大,知识产权投入也应该越高。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影响力、未来发展目标,选择合理的投入。“冰墩墩”的作业可以抄,但要量力而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