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中国学术界每年向国外缴纳数十亿论文版面费,触目惊心!

已有 15799 次阅读 2015-12-19 13:57 |个人分类:科学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家耐心地看一看这篇文章2015-12-18林贤祖学术周刊,真是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必须反思。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A5MTAwOQ==&mid=401597408&idx=1&sn=3f20f9265562c32f90756b4ff3895559&scene=1&srcid=1218Ls5So5zHJX1euKFqS0YZ&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不知道我们的有关领导是否知道这些情况,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如果领导一问三不知,那就太可悲啦?怎么对得起党和人民!

 一,引言

论文版面费是指作者在发表论文时,学术期刊编辑部要求作者交纳的费用,名义上,这个费用是用于维持学术期刊和学术出版社的运营!但实际上,国内学术期刊对一篇发表论文收取的版面费可以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人民币不等,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由此沦为赤裸裸的敛财机器!征收作者的论文版面费早就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公开的“潜规则”,而各类科研经费都有版面费支出一项,大有将这个“潜规则”制度化的趋势,甚至衍生出一个学术论文代写代发的巨大行业。大量的科研经费(来源于纳税人)被圈入学术掮客,学术期刊运营方。但这种圈钱也仅限于国内!随着这十几年来的国际学术出版界大变革,许多国外学术出版商瞄准了国内的巨大市场,打着开放存取的旗号,开始大肆征收版面费。由于根深蒂固的自卑情结,国人和国内学术评价体系对国外论文十分青睐,许多人通过科研经费报销向国外期刊缴纳巨额版面费,使自己一文不值的论文变成印刷品!保守估计,每年,学术界向国外出版商“进贡”的论文版面费总计有数十亿之多,惊心触目!!!

二,畸形的学术评价体系

在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甚至在许多其他非科研非教学部门,申请奖学金,申请毕业,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申报各类奖励,各类经费,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论文,尤其是论文的数量,论文的级别(比如是否是国外期刊,是否SCI期刊)。这种一刀切的评价体系虽然便于管理,但导致国内对发表学术论文的大量需求,许多人开始钻营如何更好更快捷的发表论文。一个巨大的论文发表市场开始出现,而许多学术出版商,学术掮客马上看到了商机……

三,国际出版界大变革引发的捞金狂潮

近十几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版界自发开始一场名为“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的大变革运动。“开放存取”有别于传统的付费订阅的出版模式,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采用开放出版资源,数据库,让所有用户免费下载传播的出版模式。比起传统模式,这种新型的出版模式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使得投稿,出版,传播更为便捷。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国际上有上千个开放存取出版社诞生!许多传统的学术出版业巨头,比如Nature, Springer也开始拿出部分期刊实行开放存取。

但是,目前绝大部分开放存取出版商都采取作者付费(版面费)的模式,这恰恰迎合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发表论文的巨大需求,从而产生一个巨大的利润(论文版面费)空间,几乎所有大型的开放存取出版商一开始就罔顾学术水准而追逐暴利!甚至连Nature出版集团, Science 集团,Elsevier集团等老牌学术出版商也加入这场捞金运动!

下面以国际上最大的三家开发存取出版社Plos出版集团,  Hindawi  出版社,BioMed Central出版社 为例,来说说国际上,开放存取出版的现状!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办好哪怕一个学术期刊都是相当不容易的。首先创办者要有很深的学术背景学术人脉,才有可能召集一批相当有学术影响力的编委,这本身都是很困难的。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召到稿源就更加困难了,这往往采取约稿的方式,另一方面不得不降低录用门槛。所以刚创办的学术期刊都要经历稿荒的困境。等到若干年后期刊有了一定名声了有了稳定的稿源后才可以慢慢地提高录用门槛。如果一个学术期刊能用二十年的时间成为一个比较受学术界认可的期刊那就算非常成功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学术和商业结合的出版模式很困难,学术可以等二十年,而商业却要求立刻得到利润。BioMed Central,2000年创立,到现在才15年时间,居然有277个期刊,Hindawi,1996年创立,到现在才19年时间,居然有四百多个期刊!如此疯狂扩张,从学术角度看,简直是胡闹,瞎搞!还有Plos出版集团最大的期刊 Plos one ,一年发表3万多篇论文,甚至明文规定只有没有学术道德问题,来搞不拒。你指望这样的期刊能有什么水平?Plos 虽然自诩是非营利的,但有证据表明并不是这样的,而且牵涉不少学术道德问题(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5/319476.shtm)。目前Plos one和Hindawi  出版社已经被国内许多学者签名抵制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39c35e0102vg5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655957.html)。

四,赤裸裸的论文版面费暴利

以Plos,  Hindawi ,BioMed Central为代表的国际出版商打着开放存取的名义(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垃圾文章,根本没人去看),直接瞄准中国和其他亚非市场,在中国和亚非国家设置办事处,铺天盖地的拉壮丁式的群发邮件征集所谓的“期刊编委”,许多中国人热衷于“国际学术期刊编委”的身份,纷纷自愿为这些出版商效力,尤其是Hindawi出版社,几乎每个国内高校都有人在里面担任期刊编委。此外,这些出版商还和许多论文代写代发,论文语言润色中介机构和学术掮客合作,甚至一条龙服务,十分周到!

由于今年初我曾发起签名抵制 Hindawi  出版社,所以有做过统计,得到的结果是中国人一年在 Hindawi  出版社消耗的版面费(科研经费报销)可以高达一亿人民币。BioMed Central出版社更黑,平均每篇论文的版面费是Hindawi的两三倍。至于Plos one ,虽然每篇论文版面费1490美元,但这个巨无霸期刊一年发表3万篇论文,除去减免的版面费,估计单单这个巨无霸期刊一年收的版面费就可以高达2亿人民币!这其中中国人的论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中国,一个“学者”在plos one 上发表几十篇论文已经是新常态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出版商的运营成本: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这些出版商都是采用网络运营模式,绝大部分期刊没有纸质版,所有的运作,投稿审稿录用都是靠电子邮件完成的,编委和审稿人是免费服务的,我实在想不出它需要什么成本!

在如此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传统老牌的学术出版集团也纷纷加入了捞金的行列!比如Nature出版集团近年来刚刚创办的几个开放存取期刊,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Scientific Reports和 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tific Reports和Plos one 一样是来搞不拒的烂期刊,但每篇论文版面费高达一万人民币,每年发表的数量不断攀升,现在一年有将近一万篇了,也是一个巨无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 更夸张,一篇论文版面费高达3万多元,也是接近来搞不拒。这些期刊完全是依仗《nature》的招牌,挂羊头卖狗肉,著名生物学家饶毅就曾经呼吁抨击过(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5044.shtm)。许多人向这些期刊交钱发文章后,利用《nature》的招牌,在国内大肆吹嘘“重要结果发表在nature子刊”,这些号称nature子刊的期刊,其实中国人编委和中国人文章占有相当的比例,比如Scientific Reports上中国人的文章已经占将近4成,估计2015年中国人单单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文而缴纳的版面费奖就可以高达几千万之多。许多大型出版商纷纷效仿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的敛财式的运营模式,推出一个个巨无霸期刊:比如Hindawi的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Springer的SpringerPlus。。。。。。这些期刊上,中国人的文章成堆成堆的出现。。。。。。。对于那些急于毕业,评职称的高校师生,这些捞金的期刊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SCIE收录Scientific Reports2011-2015年,每年发文情况

Scientific Reports发文的国家/地区Top10 中国第一,占到总文献量的⅓强。

以上所举的出版社只占国外出版业的一小部分,如果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国外出版社,保守估计中国学术界每年向国外“进贡”高达数十亿元版面费!

由于国内的科研财务报账制度,这些版面费绝大部分都可以用科研经费报销,而靠版面费发表的这些论文在许多单位又可以换来科研奖励,所有这些费用(巨额的版面费和科研奖励)最终都是由纳税人买单。正是这些血汗钱,支撑起了中国学术的虚假繁荣!!学术界有必要自省,这些巨额支出到底能为中国科研做出多大贡献,还是仅仅把自己的毫无价值的论文变成印刷品!!

 

本文来源和作者如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A5MTAwOQ==&mid=401597408&idx=1&sn=3f20f9265562c32f90756b4ff3895559&scene=1&srcid=1218Ls5So5zHJX1euKFqS0YZ&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http://www.kunlunce.cn/ssjj/guojipinglun/2015-12-19/1663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44476.html

上一篇:冬练三九 应看天气
下一篇:北京再次误发红色警报
收藏 IP: 114.111.167.*| 热度|

40 檀成龙 侯成亚 徐晓 杨正瓴 王涛 周少祥 朱晓刚 姚伯元 焦飞 胡文政 蔡宁 戴德昌 杨学祥 徐耀 王洪吉 唐常杰 梁庆华 陈南晖 梁洪泽 王春艳 王林平 汤建民 曹俊兴 孙南屏 吉宗祥 李健 林辉 biofans ljxm ghzhou5676 kexuegzz hzdhfer czs1982 xiaoxiao83 yunmu wgq3867 htli aliala watercold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