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科研创新:他汀类药物抗炎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已有 4225 次阅读 2010-7-9 09:40 |个人分类:创新评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研创新, 他汀类药物, 抗炎机制

 

该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  率先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快速降低炎症因子包括CRPIL-6的调脂外作用及其时间曲线,为临床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从冠心病发生的炎症机制角度,研究报道了他汀类药物撤药后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的反弹(rebound)有关,为临床上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长期获益的基本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3.首次报道了单次大剂量他汀即可在24小时内发挥其抗炎作用,为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大剂量早期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研究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表现形式患者(稳定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慢血流综合征、心脏X综合征)均有抗炎作用,为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在不同表现形式的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5.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分子基础,其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从而降低了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

6.证实了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调脂外的抗炎作用,还包括国产中药血脂康(含13种天然他汀,以洛伐他汀为主),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选择提供了依据。

7.首次研究报道了他汀类药物对机体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提高作用,从而提出他汀类药物能够调节机体炎症平衡的新理论,即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炎症因子和提高抗炎因子的作用,其应用可使机体达到一种新的炎症平衡状态,为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编号:201010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342456.html

上一篇:两位博友握手言和、和谐为贵
下一篇:科研创新: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防治的疗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