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国疫情分析

已有 6180 次阅读 2010-1-27 10:12 |个人分类:传染病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流感

本文发表在《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年第1期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国疫情分析
阿丽塔[1],许培扬,田玲,张玢,刘晓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北京,100050)
摘要: 分析总结1918年西班牙流感发生时中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等流感疫情以及防治措施。 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球爆发时,中国多个地区爆发流感疫情,其中青少年为主要易感人群,青壮年死亡率较高,但与国外相比流感死亡率较低;中医药是当时社会条件下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西班牙流感;中国疫情;发病率;死亡率;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183.1 文献标识码:D
1918 Spanish Influenza in China
Alita, Xu Pei-yang, Tian Ling, Zhang Bin, Liu Xiao-ting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Medical Library, Beijing,10005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at was happened in China when Spanish Influenza was spreading over the world. Methods: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sults: From the limited available records w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1918 Spanish influenza did spread in China. But influenza mortality was much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mortality rates among the infected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n 1918.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 the main anti-epidemic therapy.
Keywords: Spanish Influenza; Influenza in China; morbidity; mortality
流行性感冒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流感爆发流行一般在冬季,但爆发的强度和时间都很难预测。流感流行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但未得到病原学和血清学的验证[[1]]20世纪人类发生了三次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即1918年西班牙型流感(HINl亚型)1957年亚洲型流感(H2N2亚型)1968年香港型流感(H3N2亚型) [[2]]
西班牙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分为三个波段[[3]]。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的春天,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由于肺病并发症较少同时死亡率较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4]]。全世界有20%的人口—4亿人感染,死亡4千万至5千万,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成为人类传染病史上最大的灾难[[5]]
利用(西班牙*流感or 西班牙*感冒 or 1918*流感 or 1918*感冒) and (中国 or 我国)检索策略,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进行检索,检索到报道中国疫情的密切相关文献1篇;通过(Spanish Influenza or 1918 Influenza) and china检索策略,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到报道中国疫情的密切相关文献1篇。
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肆虐时,中国流感疫情呈现如下特点:
1.        中国流感疫情从南至北波及多个地区
Leung PC等研究了19181919年《中国旧海关贸易册与贸易报告年报》中45个贸易港口的文献资料[[6]],研究发现长沙、九江、汉口、福州、南宁、龙州和腾越7个港口的文献资料中均没有提及流感疫情,也没有提及任何其他疾病和卫生问题;大连、天津、岳州、芜湖、镇江、宁波、三都澳、汕头、九龙、Lappa、北海、蒙自12个港口的文献资料中也没有提及流感疫情,但提到了其他的疾病和卫生问题;在其余26个港口的文献资料中提到了流感疫情。这26个港口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到南方的广东省,从河北、山东、江苏、镇江和福建等沿海省份到广西、湖北、四川和云南等内陆省份[6]。由此我们可以推测1918-1919年中国多个地区曾爆发流感。
1.1 香港
香港在19183月遭受了流感疫情的影响。一位香港卫生官员Hickling博士在1919129写到“流感在春季发生时比较温和,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只持续几天。但是到了10月、11月和12月份,流感症状益发严重,病情会持续23周”。香港19183 月流感中,仅1 人死亡,而10月份流感死亡人数约230[[7]]
1.2 广东
广东是中国的港口省份。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许多传教士、医师来到广东省。因此广东省关于流感疫情的资料较多。19186月广东最初在学校、邮政局雇员、广东医院发现了流感病人。191810月,精神病院的病人也发生了流感,紧接着在3 周内,盲童学校、神学院等地陆续发生流感。广东流感传播速度慢、流行范围小,可能是医院里的病人和学校中的学生很少外出、交叉感染机会少的缘故[7]   
从症状学上来看广东6月流感的特点是少有寒战;体温波动在39 40 之间,无先兆症状,高热,头痛、背痛、腿痛明显;呕吐、食欲不振也有发生;肺炎和支气管炎症状偶见。而广东秋冬季流感则以支气管炎症状明显[[8]]
1.3 云南
191893大公报发表了一篇题名为《云南南部秋季风暴》的报道,报道指出“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一场流感疫情突然在云南南部城市个旧爆发,绝大多数居民患病。那些没有及时就医的病人或没有得到很好救治的病人病情非常严重,数千人死亡。这是个旧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疫情”。
1.4 上海、浙江
据上海地方志记载1918年,世界性流行性感冒影响上海,感染者众多,病势严重,居民称“骨痛热”、“五日瘟”,死亡418人。次年,死亡483[[9]]。当时在上海卫生局工作的Stanley A.博士在1918 5 月报告“流感在5月末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同年10月到11月份流感再次爆发,症状更加严重。在流感早期绝大部分病人的症状表现为头痛、精神不振、喉咙痛和发热,这些症状会持续4-5天。病人胸部出现红斑,易误诊为猩红热,死亡率偏低。进入夏季,情况有所缓解。9 月初,情况突变,发病人数骤增,病情严重,常合并支气管炎和肺炎,严重者发生溶血症。但是死亡率依然较低” [[10]]
19185月在温州有10000个人感染了流感。19189月份流感疫情加重,尽管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但是感染疾病的患者数量骤增。因此在学校50%60%的学生感染了流感但是没有死亡病例。到了191810月份底流感疫情逐渐平息[10]
1.5 热河、北京
19181023承德县(现承德市)政府向热河省(中国旧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19142月划出,1955730撤销。位于目前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包括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内蒙的赤峰地区、辽宁的朝阳地区。)警察局递交了一份声明,声明中写到“目前在承德县发生了流感疫情,疫情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家庭成员中只要有一人患病,其他家庭成员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感染。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疫情将有可能失控”。因此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流感措施,包括“在房屋内喷洒石灰粉或石灰水,焚烧中药大黄和苍术来消毒空气”;在饮食方面“建议村民每天多食用用绿豆和冰糖熬制的粥”;对于有流感病人的家庭发放中医药。
西班牙流感在北京地区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那段时间北京的发病率甚至高达50%[[11]]
2.        1918西班牙流感中国疫情的文献记载较少,缺乏官方统计数据
记录1918西班牙流感发生时中国流感发病率与死亡率等疫情信息的资料较少,中国博医会报英文版(China Medical Journal)是记载当时中国流感疫情和卫生状况主要期刊,有关流感疫情的绝大部分文章由外国人士撰写。中国博医会报英文版是中国第一本正式的西医杂志,杂志的编辑和撰稿人都是外国专家。该刊源始于1887年,1907年改名为China Medical Journal1932年与中华医学杂志(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的英文部分合并组成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国旧海关贸易册与贸易报告年报(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of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中也有一些关于疫情的统计数据[6]。但有关中国流感疫情的文献资料较为分散,多数为单独城市的疫情报告,如香港、上海等,缺乏官方的统计数据。因此只能根据有关城市的疫情信息来分析当时中国流感疫情的状况。
3.        流感死亡率相对较低,中国农村流感死亡率高于城市
19189月到11月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内,西班牙流感横扫挪威、瑞士、加拿大、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塞内加尔、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南非、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菲律宾,流感发病率为49%,死亡率为2.3%。在美国超过675000人死于流感[[12]]。在印度死亡人数估计超过100000[[13]]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
中国的流感疫情只是小规模爆发,并没有大规模扩散[6],中国疫情的严重程度不及欧洲国家、美国和印度。
包括香港和上海在内的中国其他地区1918-1919流感死亡率与美国和欧洲相比较低(见表1),估计1918-1919年上海当时的流感死亡率为1.3‰,而世界其他地区的流感死亡率为2.5%或更高[[14]]
1 1918-1920年上海和香港流感病人死亡人数统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部
香港
1918
0
0
0
0
1
108
53
10
1
70
95
67
405
1919
21
16
25
41
75
137
77
30
8
8
9
2
449
1920
39
118
75
38
32
61
22
14
30
44
35
34
542
上海
1918
0
0
0
0
0
152
0
0
19
207
40
0
418
1919
0
0
342
111
0
0
0
0
0
0
7
23
483
1920
20
58
60
17
0
0
0
0
0
1
2
2
160
资料来源:香港1922M45;上海工部局医官造,191919201921
热河省警察局统计所辖地区1918101519221112期间的流感数据显示(见表2),男性流感病人合计3573人,其中3490人康复,67人死亡。康复率为97.7%,死亡率为1.9%;女性流感病人合计2630人,其中2534人康复,84人死亡。康复率为96.3%,死亡率为3.2%[[15]]。而同时期美国旧金山(San Francisco)市23 639人患病,其中2122人死亡,死亡率高达8.98%[6]
2 19181015—19221112热河省流感患病人数、康复人数、结果未知人数、死亡人数统计
性别
感染人数
康复人数
结果未知人数
死亡人数
死亡率
3573
3490
16
67
1.9%
2630
2534
12
84
3.2%
合计
6203
6024
28
151
2.4%
资料来源:1918年—1932年辽宁省和热河省疫病情况.辽宁省档案馆
1918西班牙流感爆发时,中国农村地区有流感病例报告,农村地区流感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城市地区。文献报道在一个有200个居民的小村庄中,一个月之内因患流感而死亡的人数高达40人;在靠近城镇的一些小村庄中几乎每天都会举行葬礼;有些村庄中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感染流感,死亡率高达10%,导致棺材供应都成问题[[16]]
4.        中医药是当时中国防治流感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西班牙流感在中国爆发后,1918116上海《申报》全文刊登了当时定海县知事冯秉乾撰写的《救治时疫之布告》,这份布告以通俗的六言诗形式提到由清代医家吴鞠通研制“银翘散”是治疗流感的名方,同时建议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自身良好的卫生状况。
流感在中医归为伤寒或温病一类,治疗讲求辨证论治,掌握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例如汉代张仲景创立的麻杏石甘汤,清代吴鞠通的名方桑菊饮、银翘散等对流感均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可用针刺足三里等穴位的方法来预防。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中医药是广大人民群众唯一的治疗和预防流感方法和途径。
文献记载分析表明,1918-1919年中国的确发生了流感疫情,但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流感疫情较为平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低。有人认为1918-1919西班牙流感病毒或病毒的前体可能来源于中国,由于中国人事先接触过病毒,自身产成了对抗病毒的抗体,因此当西班牙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时中国人能够幸免遇难。Jordan跟踪研究所有已经在中国爆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之后发现,所有呼吸系统疾病中没有一个“可以成为1918西班牙流感的先行者”[6]
中国流感死亡率相对较低与建议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自身良好的卫生状况以及中医药的应用有一定关系。但中医药在防控1918西班牙流感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呢?是抗病毒机制还是通过调节免疫机制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但农村流感死亡率高于城市可能与农村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相对较差有关。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北京,100050
作者简介:阿丽塔(1985-),女(蒙古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医药信息咨询、查新查引等。


[[1]]   陈则.对人类流感大流行的反思.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4,21(2):46-4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tm.Ten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andemic influenza Ten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andemic influenza. http://www.who.int/csr/disease/influenza/pandemic10things/en/.2005-10-14/2009-05-27
[[3]]  Medical ecology. http://www.medicalecology.org/diseases/influenza/influenza.htm.2009-05-28.
[[4]]   WHO. Global surveillance dur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Updated draft April 2009), http://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swineflu/surveillance/en/index.html.2009-04/2009-05-31.
[[5]]   曾光.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2):93-95.
[[6]]   Cheng KF, Leung PC. What happened in China during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7,11, 360-364
[[7]]   Cadbury WW. The 1918 pandemic of influenza in Canton[J]. China Medical Journal, 1920,34:1-17.
[[8]]   甄橙. 记80 年前流感大流行[J]. 中华医史杂志,1998,28(4):207-210.
[[9]] 上海通志.传染病防治.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7/node4593/node79686/node79698/userobject1ai103345.html.2009-05-24.
[[10]] Stanley A .Influenza Among The Chinese[J]. China Medical Journal,1919,33 :391-392.
[[11]]  Influenza in China[J]. China Medical Journal, 1918,32:608.
[[12]]  Taubenberger JK, Reid AH, Fanning TG. The 1918 influenza virus: a killer comes into view[J]. Virology, 2000, 274:241-245.
[[13]] Laver G, Garman E. Pandemic influenza: its origin and control[J].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2,4:1309-1316.
[[14]]  Reid AH, Taubenberger JK. The origin of the 1918 pandemic influenza virus: a continuing enigma[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03,84:2258-2292.
[[15]]  Zhang X, Ma L, Jia S. Selected history sources of epidemics in Liaoning and Rehe from 1918 to 1932. Liaoning Provincial Chancery. Republican Archives ,2004,3:3-21.
[[16]] Death from influenza among the Chinese[J]. China Medical Journal ,1919, 33:38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290557.html

上一篇:未来10年十大挑战调查结果
下一篇:科技成果历史事件分析 1996 - 2006年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