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未来10年十大挑战调查结果

已有 2647 次阅读 2009-12-24 13:49 |个人分类:有待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挑战

详细信息见http://news.163.com/09/1224/12/5RA545910001124J.html

调查显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2009-12-24 12:57:24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核心提示:人民论坛杂志发起的“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问卷调查。第一大挑战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第二大挑战为“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第三大挑战为“基层干群冲突”;第四大挑战为“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矛盾”。


调查结果

人民网12月24日报道 未来十年,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回顾国家发展历程,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前所未有的机遇,往往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欲把握发展的先机,必然要对可能面临的挑战作出判断,未雨绸缪。

人民论坛杂志发起的“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问卷调查,得到专家学者、干部群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与参与。“环境危机凸显”、“贫富差距拉大”、“基层干群冲突”等十大挑战当中,有些精确地切中了时代弊端,有些让我们感同身受,有些可能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但这些可以说都是民众真实心声的表达,是大家的共同关切。

国家的命运总是与个人的生计紧密相关。未来十年的挑战,不仅关乎中国发展全局,更关乎你我的平凡生计。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分别就调查结果撰写了分析文章,他们的战略思考高屋建瓴,不仅打开了时代的思维空间,对国家发展和公共决策也有重要参考意义,值得品鉴。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调查结果

根据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显示,未来10年10项挑战分别为:第一大挑战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82.3%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第二大挑战为“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80.6%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第三大挑战为“基层干群冲突”,63.2%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第四大挑战为“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矛盾”,62.8%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第五大挑战为“诚信危机,道德失范 ”,61.7%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第六大挑战为“民主政治改革低于公众预期”, 52.3%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第七大挑战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51.6%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第八大挑战为“老龄化矛盾凸显,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 44.1%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第九大挑战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诱发不稳定因素”, 43.4%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第十大挑战为“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36.3%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为什么要关注“未来10年10大挑战”

逢10大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一场盛大的国家庆典,让中国人回味了过去的辉煌,展现了国人的自信和骄傲,并对中国未来满怀期待。当人们还沉浸在60周年庆典展现出的盛世景象中时,2009年岁末已悄然而至。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一重要论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在财富与实力上升最快的战略机遇期,也会遇到重重考验,越在盛世当中越要头脑清醒。人民论坛杂志09年7月下期“中国崛起何其艰难”调查显示,如果把美国“国家崛起难度系数”设定为100,比照之下,69.95%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崛起难度系数在150以上,只有5.66%的人选择50以下。这说明,广大民众清醒地认识到,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崛起之路将充满艰辛,要实现中国崛起的梦想,还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欢庆过后,我们将迈开新的征程。下一个10年,中国发展将遇到哪些挑战?哪些是最严峻、最需要关注的?该如何去应对?诸如此类问题,需要未雨绸缪。为此,人民论坛杂志发起了“盛世危言: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调查。

“10大挑战”是如何得出来的?

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哪些是最为严峻的?为了科学、客观地挑选出未来10年面临的严峻难题,我们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调查。

第一阶段为询问、访谈专家学者。为此,我们在11月16日-21日,通过电话、电邮、短信的方式,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列出未来10年中国可能面临的10个挑战,100余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意见,从专家所列问题当中,我们选取了20个排名靠前的问题,作为调查选项。

第二阶段为网络调查。自11月26日-12月8日,“盛世危言:未来10年最严峻的10个挑战”的专题调查在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上推出。调查推出后,共有8128人参与了投票,我们按照票数的多少,列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十个最严峻的挑战。这三大网站受众群体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调查的代表性。

多少受访者认为未来面临严峻考验?

在调查的第一部分,“对未来10年中国的发展,您比较认同哪种判断”,我们提供了5个选项,其中有4473人选择的是“各类矛盾集中爆发,执政党和民众将面临严峻考验”这一选项,百分比为55%;32%的人选择的是“各类矛盾、风险加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发展停滞”;10%的人选择“虽然会有风险,但中国完全能平稳度过”;3%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仅有1%的人选择“没有什么风险,中国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民众对中国的国情和积累的问题有最深切的感受,因此,他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不会盲目乐观。55%的人选择“各类矛盾集中爆发,执政党和民众将面临严峻考验”充分说明,中国在过去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并将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桎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未来的重头戏。

“10大挑战”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通过网络投票统计,我们按照百分比从高到低,列出了10个严峻挑战(如图)。政治领域受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腐败、干群矛盾及政治改革,如分别为第一、第三、第六大挑战的是“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基层干群冲突”以及“政治民主改革低于民众预期”。但从数量来看,民生问题居多,如分别为第二、第四、第八、第九大挑战的是“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矛盾不断积累并爆发”,“老龄化矛盾凸显,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诱发不稳定因素”。

“环境危机”为第七大挑战。位居第五、第十大挑战的是“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和“西方价值观主流化与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的矛盾”。可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社会、道德问题才是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所应该反思的。针对每个挑战,我们约请专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的精到见解切中问题的要害,值得品读。(执笔:高源 马静)

文章导读:

挑战一: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6688位受访者认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是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占受访人数的82.3%

编者引言 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苏共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事实证明,即使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没有对政权更替的“历史周期率”获得终身免疫力。相反,腐败现象的蔓延却是加速政权更替的催化剂。

因此,胡锦涛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历史任务。”将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足见党中央对反腐败的紧迫感和腐败危害的危机感。

拨开历史迷雾,我们发现,导致苏联剧变的原因有许多,但有一个被我们忽略的重要原因,就是苏共领导层中的腐败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即他们所攫取的特权和社会财富之多,使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外衣已经成为束缚,不便于他们更放手、更放心地去侵占和鲸吞更多的国家财富。可以说,搞垮苏共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反共分子,而是苏共党内的腐败分子:由腐败导致民心丧失,最终丧失政权。

科学制度反腐的最佳时期

未来10年,在我们党正处在历史上最兴旺发达的时候惩治腐败顽症,无疑是选择了最佳的手术期

王明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颁布的制度可以说不胜枚举,为什么腐败仍屡禁不止?

惩治腐败是一项世界性的严峻课题。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面对腐败的严重挑战,世界各国政党、政府都在研究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对策。

制度反腐是人类反腐的经验总结和历史选择,在人类几千年的反腐实践中,历朝历代也制定过许多制度,为什么最终都因腐败而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颁布的制度可以说不胜枚举,为什么腐败仍如此猖獗?

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法律制度,之所以对惩治腐败的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制度设计不科学;二是制度执行没有刚性;三是反腐败工作没有一部统一的纲领性法律。

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必须提高制度的质量和执行的刚性。一是制度设计必须持定“无赖原则”。在制度设计时,应有这样一个假设,就是每个人都是“无赖”,只有以硬性的制度制约,才能让其规规矩矩服从公共利益。英格兰著名思想家休谟提出,制度设计要从“最坏”情形出发,不能对人的“觉悟”心存侥幸。

二是制度操作必须具有可行性。制度是运用于实践的,不是用来装饰的。它必须具体、可操作,具有内在逻辑性。既有实体性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既有宏观架构,又有微观措施。要在实际工作中行得通、用得上。凡是具有“不可行性”或“低度效益性”的制度,都是可行性不强的制度,除了造成资源浪费和信誉流失外,没有任何正面效益。

三是好的制度应该上升为法律。只有把制度变为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惩治性。让遵纪守法者在全社会畅通无阻,使破坏法律者在全社会无路可逃。这样的制度才称得上科学的反腐制度。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腐败的发生有其特殊原因,因而惩治腐败的措施和对策也就有所差异。中国的反腐败有中国的特殊性,因此,中国应走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之路。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当腐败现象在中国尚未取代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前,采取措施遏制和惩治腐败,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既是现实之需,更是历史之举。

借鉴世界各国的反腐成果,中国特色的科学反腐制度,主要应包括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五种,并以此为核心内容,制定和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只有科学设计和强力推行上述五项制度,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使之互相配合、互相衔接、互相支撑,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多发、高发的态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保障。

毋庸置疑,随着以阳光法案——家庭财产申报制为代表的反腐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的出台,中国社会将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

既然以家庭财产申报制为代表的反腐制度如此高效,那中国为什么不用?

以家庭财产申报制为代表的反腐制度,实践证明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科学制度,而中国惩治腐败的方略,应该是建立在以家庭财产申报制为代表的科学制度上。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以家庭财产申报制为代表的反腐制度如此高效,那中国为什么现在还不用?这里面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更有复杂的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是: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伦理型政治,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并长期延续。数千年来,人们可以对现存的政治状况进行激烈的批判,主张各种政治改革甚至进行政治“革命”,但很少有人对这种以人治为基本特征的君主政治的根本点发生怀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官僚网络等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存在着政治腐败现象,也不过是帝王、官僚的道德品质问题,关键在于使统治者——权力握有者保持或恢复他们内在的贤明、善良。之所以产生如此认识,都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和思想信念——人性本善。恰恰相反,在地球另一端的发达国家,为防止政治权力的扩张、垄断和专制,却进行着另一种探索,即建立法理型政治体制,全力谋求对政治权力的外部制约。所以如此认识,也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和思想信念——人性本恶。

显而易见,发达国家与中国在防范权力异化、政治腐败上所走的路线是有所不同的。但如何评价这两种路线的社会效果呢?无疑,这两种路线在其历史发展中都有过自己的光荣,但从历史必然性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应该说,伦理型路线过于理想化,它将希望寄托在某些领袖的重视与官吏的自律上,因而往往只能在某些时期或某些个人身上发生作用。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大多出现在王朝之初,而其清官又寥若晨星便是最好的说明。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法理型路线则以其突出的稳定性、常规性而更贴近于实际。世界上所有清廉国家在近现代,几乎无一例外地建立了一整套相关的法律制度,来防止、消除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其中诸多成功经验足以证明廉政制度化的必要和可行。当然,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政治黑暗和官员腐败,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不完善与制度未得到切实执行。而这又从事物的另一面向我们昭示:建立制度必须科学有效,执行制度必须具有刚性。

现实原因是: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和金融实名制为代表的几项制度,将使党和国家面临三大风险。

一是政治风险。任何政治改革都是为政权巩固服务的,但政治改革常常容易加速政权的丧失,这样的例子在当今世界不胜枚举。如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实行的金融实名制,导致两位前总统的身败名裂和自身的垮台;意大利、日本的反腐举措使得政府内阁象走马灯似地频繁更迭等。

二是经济风险。家庭财产申报制、金融实名制等制度的实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的出台,使腐败成为一种“风险极大”而“收效甚微”的事情,使原有巨额的腐败资金成为“烫手山芋”。 俗话说,“狗急跳墙”。腐败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必然想方设法掩盖事实、转移财产,势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国民经济由此面临重大风险。

三是社会风险。历史上许多动乱最初都是以反腐败的名义发动的。腐败现象的曝光和查处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执政党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使执政党的公信力面临巨大的考验,容易引发民众不满和社会骚乱,造成执政基础动摇。

上述三大风险,对于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有着不可确定的因素,但仍属“刮骨疗伤”之痛。正如一个身患重病的人,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能有生命危险,但不动手术几乎没有希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在身体免疫力较强的时候冒险救治,其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的道理,未来10年,在我们党正处在历史上最兴旺发达的时候惩治腐败顽症,无疑是选择了最佳的手术期。

笔者最近出版的新著《科学制度反腐论》,对未来10年如何构建反腐格局进行了系统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或许会有所启发。(作者为著名反腐问题专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281078.html

上一篇:我国进入艾滋发病死亡高峰期 今年头10个月死亡9000人
下一篇: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国疫情分析
收藏 IP: .*| 热度|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