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
莫言花尽节催时,且照春归绿柳枝。
翠鸟争鸣寻秀色,黄莺弄舞展英姿。
景迷意醉河边径,句雅情钟月下诗,
一品新茶生夏韵,江声依旧伴书期。
文字魅カ无穷,文字深邃无尽,每一个文字,都是心灵的独舞,每一段文字都是绽放在指间的花朵,每一篇文章都是打开心窗的钥匙。它描绘着平淡的日子,吟唱着自然的旋律,倾诉着心灵的渴望,如风般轻盈,如云般灵动,如雨般纯澈。清香的文字,淡淡的素笺,浓浓的墨香,小字情衷,书不尽一卷诗样芳华,写不尽一世柔情似水。
因为文字如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人生的无奈,有爱恨的惆怅,有人世间的美好,通过文字,能聆听到心底的呼唤,体味到灵魂深处的斑驳。挥笔洒墨,让心灵在文字中放逐,在诗意中漫步,让心情自然恬淡静雅,让人生别样美丽 。让境界绽放馨花,永远在优雅中开放,以最美的姿态,感悟世间最美的寄托,感悟人生无尽的美好与欢乐!
《论语》微言正义(257)
七/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杨伯峻翻译: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 《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李泽厚翻译:孔子说:“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可以没有大错误了。” 傅佩荣翻译: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专心研究易经,以后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以上的翻译错误,都因为遵循现代的语境去解读,所以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用以学习研究易经的时间就有五十个年头了,那时候我或许就能避免犯大的过错了。”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是中国圣人智慧的结晶,是最为洁静精微、广博深奥、涵括宇宙天地万物真理之书,其历经中国十大圣人之智慧集结而成我们今天所见之全貌,中国所有的文化皆根源于《易经》。可以肯定的说:没有研究过易经,就不可能真正的读懂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之神妙,可以从孔子的描述中一窥其堂奥。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孔子智慧通达,应是从其研习易经中得来
孔子于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其整理编撰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人学习文化,亦主要从这六部经典中去学习。孔子十五岁立志发奋学习,亦肯定是从这六种文本中去学习,因此孔子不可能到五十岁或者四十多岁才开始去学习易经,所以不能把“五十以学易”理解为:五十岁去学习研究易经;应当理解为:学习研究易经的时间有五十年,更为恰当和符合事实。
因为易经太过博大精深,许多人穷其一生去研究,也只是通晓易经中的某一项功能,并不能窥其全貌,有人甚至学习一辈子都不得其门而入,历史上能精通易经的人物,皆是鼎鼎大名且如神圣般的存在。综合而言,伏羲一画开天始创易经,黄帝以数入易,文王、周公以象入易,孔子则以理入易,唯有从数象理三方出发才能勾勒展现出易经的朦胧全貌。毛文刚
@许先生 老师 您这首诗飘满了暮春柳絮飞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