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回说草书的性情,我说林散之是“三千年一遇”的;那天偶然也看见有人说——“见说”的搭配貌似有逻辑问题,却真是如此,而且比“听说”的机会更多——散翁不仅是20世纪的大书家,也是千年来的大书家。
这种概率的排行榜没什么意义,对被排者更无所谓,却真心代表了排者的兴趣,而且是一种“综合”的结论,比对具体作品的评价更能代表评论者的心思——犹如历代的一些有影响的诗词选本,就代表了编选者的“判断力”(康师傅意义的),如萧统不选《兰亭序》,《唐诗三百首》不选李贺,都是有趣的问题。
于是我想,如果选千年以来的10个大书家,我会怎么选?经过大脑细胞和神经的公决,结果如下:
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吴昌硕,林散之
至于理由,要问那些细胞和神经元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