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注释的乐趣 精选

已有 8400 次阅读 2013-7-2 09:23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注释

 

 

前些天说“注疏”,说到数学玩儿家Martin Gardner的爱丽丝,后来又说起薛定谔的《自然与希腊》,那两个人没关系,那两本书也没关系,但在我这儿有点儿关系。

 

且说那年,1965716阿西莫夫老师与Basic Books的出版商一起吃午饭,马丁也在。阿西很佩服马丁,读过他的每一本书——就像小时候我们读阿西的书一样(很奇怪那会儿阿西的书多而马丁的书少)。阿西说,马老师最成功的书就是那本爱丽丝的注疏The Annotated Alice,他从头到尾读过好多遍。马老师笑答,如果我真想找乐,就会找本特别喜欢的书来给它做注释find a book I liked very much and annotate it.)(英文都引自阿西的自传I, Asimov, a memoir, Bantam Books,1995

 

阿西以前本来也做过类似的事儿,如Asimov’s Guide to the BibleAsimov’s Guide to Shakespeare——我有前一本,但更想后一本,可还没见过呢。他做那两本书时,已经想好怎么回答读者的诘难:阿西怎么不老老实实写他的弱智科幻,却跑到他一窍不通的地方来?(why doesn’t Asimov stick to his stupid science fiction and not try to thrust himself into fields he knows nothing about?

 

尽管有位自负的矮个子(short and conceited)文学教授在Times上说阿老师的莎翁不值一评——20多年后,他还耿耿于怀——但书卖得不错,所以阿西自信能把注疏的事儿做得很好。后来,他注释了《唐璜》、《失乐园》、《格列佛游记》和一些诗歌(遗憾的是,这几本书我都没见过)……他也许还想做荷马史诗,可原文是希腊文,you can’t go by any of the numerous translations.

 

我做翻译的时候也偶尔做些注释,一般背景的注释没什么可说的,还有的注释我自以为有点儿意思,因为那是我本来疑惑而后来大概明白的东西,我想应该与读者分享。记得Hawking在“大尺度”(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Space-Time)里用过一个名词:Horismos(第6.2节),意思是“边界”(如the future horismos),用它是为了与“视界”(horizon)对应,可这个词儿的根据呢?我在海德格尔那儿找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算是解决了自己的疑问(读者读译文,是不会遇到这个问题的)。(那个有趣的名词,这儿不重复了;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49068.html

 

在《时间空间和万物》的译后记里,我为我的注释找了一个借口,也确实是一种乐趣:

 

小书的可爱还在于作者引用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的片段,那些句子固然能唤起一些物理学的联想,还原物理学的艺术本色;而更多的大概还在增添作者写作的乐趣,读者阅读的乐趣,当然那也是译者翻译的乐趣有关的背景我都尽可能多说几句,不怕跑题,不怕罗嗦。但愿读者能根据那些脚注去发现物理学以外的天地,去熟悉Black, Corroll, Elliot…… (莎翁和弥尔顿当然不必说了),但愿作者不会怨我把他的书引向了“绝对的他乡”。

 

其实,我还真做过一点注疏的,一本就是薛老师的那个演讲,还有一本是哈代老师的“自白”(A Mathematician’s Apology),不过因为版权的原因(用剑桥的Canto丛书版),评注很简略 (好像是不能超过原文的10%),有点儿不过瘾。于是写了篇20页的后记,冒充“导读”——开头谈了我对那个apology的理解:

 

这篇自白,是哈代感觉失去了数学创造力之后的作品,是一个落魄的英雄的真言,少了英气却多了儿女情。“自白”(apology)是苏格拉底的传统,更准确的意思是“辩护”。哈代本想替数学辩护,尽管在人们看来数学不需要辩护,“因为不论从好的还是坏的理由说,现在没有哪样学科像数学那样被广泛承认,既能带来好处,也值得赞美”;但这并不令哈代满意,令他那样的“真”数学家满意。所以他要“辩护”(defence),不过,“我替数学的辩护也是替我自己辩护,因而多少有些自我和随意。”换句话说,哈代的“辩护”,更像纽曼(John Henry Newman)在Apologia Pro Vita Sua(“为吾生辩护”,有人将这书名译为“生命之歌”)里的意思,是一曲“数学之歌”,也是哈代的生命之歌,因为数学就是他的生命。我们还可以说,“自白”是一篇宣言,关于数学美的宣言。当年哈代63岁,照他自己的观点,这把年纪不能玩儿数学了。他的话,更多是说给下一代人听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704496.html

上一篇:围棋的精神
下一篇:人在宇宙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22 陈小润 李学宽 赵凤光 庄世宇 陈湘明 廖晓琳 强涛 武夷山 刘波 林涛 钟炳 崔小云 陈国文 王宝亮 宋健敏 柏舟 赵宇 吉宗祥 qqlisten anran123 rosejump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