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狗儿搜索的失败,我想起我们古代的一个优良传统:避讳。
过去讲避讳是很严肃的,本家李贺同学就因为父亲名晋肃,结果没考上进士,连韩愈大人出面说情也没用。如果小贺中了进士然后当上院士(翰林院),大概也不至于在博士没毕业的年龄(27岁)就去天国了。
西湖边岳王庙的后面,岳飞墓前跪着四个人,有幅对联说:“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避讳。
近些时候,避讳更加严格了,据说写清风不识字的被砍了头。如今不讲避讳了,于是出现大量不该出现的文字组合,害得计算机只好发扬“宁肯错……也不放……”的统计法则,显然不利于大家正当的思想交流和亲戚朋友的友好往来。
为了端正态度,我们要自觉避讳。过去避讳是要大家避个人的,如今民主了,我们自己改姓可能不太好,但可以反过来,让那些敏感的人物改一改以方便大家。也许可以编一部新的避讳字典——或者说特许字典,对某些敏感人物或事件的字眼儿,用特殊的字来替代——当然,这个做法也不是创新,因为武媚娘就为自己造过名字,还另外造了十几个字(据说有一部《武氏字海》,可惜失传了)——例如,李字下面可以写成“了”,王字可以在左边加一点,等等——这些字仅用于那些特殊名词,像我们这些不特殊的,还是将就着用旧的……
如果说造字难度太大——如今能造字的文字学家似乎不多了——我还有一个办法,尽管也许稍微麻烦一点儿,却很容易实现,而且更正规也更严肃:在所有汉字输入法里为每一个敏感字都加一个法定的密码,密码是随机的。如果谁要用,必须先向有关部门提出手写的申请(用电脑是写不出那个字的),然后凭批准号去打开那个字,一个号最多只能使用7次(次数还可以商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