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同学选课,问我的意见,我看了课表,实在找不出有趣的课程——至少名字太无趣,课目单儿就像老图书馆的分类索引——为什么不给本来有趣的课程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呢?那么,我的第一点建议是,选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学。
——如今“提出几点建议”是时髦而且高贵的活动,不但紧跟了领导,还提高了说话水平。如果我们能多听一点儿新闻广播,卡耐基老师之流的书就不用读了——哦,这是第二点建议。
除了基本的课程而外,我还有三点“高屋建瓴”的纲领性的建议:
1)要学一点儿人文的东西,特别是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和技术如果缺了人情味,掌握它们的人也就和机器人没有区别了。
2)学会科学的眼光和科学的“自觉”——昨天说“自觉”,可以引申到这儿来。可以从科学史去体会那种感觉,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文明史,更激动人心的是20世纪的物理学史——其他科学是不是那么有趣和有力,自己去判别吧。
3)融入东西文明——说得俗一点儿,是要学好英文;脱俗一点儿,就是别用英文课本来学英文——不要把它当一门要考试的课,而应该将它想成我们远方的朋友喜欢的方言。我们学英文不是为了学过以后忘记它,而是像马克思说的,拿它当“人生斗争的武器”。
大人们常常告诫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都是“人的环境”。我的那几个建议,也许可以说是对这个传统训诫的继承和发展,中心意思就是,要认识我们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我们在文明的长河里,是哪一滴水?我们在宇宙的演化中,是哪一条世界线?——还是哲学家的老问题好听: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