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最好的文风

已有 4538 次阅读 2010-8-16 09:0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不知书老板从什么渠道弄来些“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是重庆出版社十多年前的老货色,原来二十一卷,现在找不全了,缺的正是秦汉魏晋时期的“风”。明清以来,篆刻与书法是亲兄弟,但它的历史却不同于任何艺术形式——中国篆刻艺术的两个高峰,一个在秦汉,一个在明清。前一个高峰是天生的,就像青铜器和金文,不是为了艺术,却造就了最高的艺术;后一个高峰是文人的觉醒铸成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我没找到有着相似历史的艺术,却忽然发现思想的历史有相似的地方——古代(古希腊,我们的诸子百家)是一个高峰,今天是另一座高峰,而且今天的思想,似乎都可以越过几千年,直追古典时代。所谓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平行,不就是那样的一个映照吗?
 
还说“印风”——今天印风多变,而最突出的是一些金刚怒目式的狰狞。如果说艺术代表个性,那么狰狞的个性,似乎也偏离得太远。
 
因为“风”不齐,我就在网上找,还是不齐。但偶然看到了一本旧书的新版,西泠印社出版社的《篆刻丛谈》(作者是叶一苇先生)。我初学篆刻就拿它当课本,每页都沾满了我的“朱迹”。如果还在,应该算本家文物了?
 
我欣喜的不是遇到了旧相识,而是看到一篇留在书目下的读者评论,看到了最好的“文风”。(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808399&ref=search-1-C
 
这本书主要从梳理流派着手,剖析了各家各派的艺术风格,刀法、篆法、章法,批评到位,不故弄玄虚,让人读了能实实在在理解到一些东西。在篆刻有些基础之后,读这本书比较能够理解书中的理论。
 
书很好,可惜都重印再版5次了,还是有那么多的错别字。我一一把我看到的(有时候偶尔没看仔细)标了出来,现在写在这里,万一编辑有看到,希望再次再版时,能够加以修订【他列举了10多处错误,我不好意思都抄下来。】
 
第17页,第一段,第二行,“方正面双圆转”,似乎应为“方正而又圆转”。
 
第23页,第三段,第三行,“如‘笑’和‘虹’笔车较少,”应该是“笔画较少”。
 
第38页,第三段,第一行,“朱简不特在物品中创造自己面目”,“不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仅吗?“物品”应该是“作品”。
 
同上一段,第三行,“刀笔这外”,“这”应该是“之”字。看来排版的这位仁兄也是打五笔输入法的。
 
第41页,最下一排,最后一个印,把“尚书郎印”的图错重复印为前页的“徐汧私印”,只是图变更小了些。而真正的“尚书郎印”,在整本书中也未见踪影。
 
第128页,第二段,第二行,“秦玺的主要特点是配偶错落”,“配偶”二字疑为错别字。
 
同时还看到《篆刻丛谈续集》,我没读过;那位认真的读者也有很公正的评论:  
只用“虚实”与“平衡”两大类,就大略概括了章法要义,别的可以在实践经验多了之后灵活领会和创造。字法和刀法等等也是如此,不是耍弄术语,空谈理论,说要刻成什么样什么样,而是告诉了你,要怎么样做,才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和感觉。比如很多书总会说要有节奏,可是初学者怎么知道什么是节奏?这本书告诉你,可以用粗细结合来表现节奏感……
 
这本《篆刻丛谈续集》和《篆刻丛谈》也一样,错别字比较多。我仍然一一把我看到的(有时候偶尔没看仔细)标出来,写在这里,万一编辑有看到,希望再次再版时,能够加以修订。 【这回列举了二十几处错误,我也捡几个。】
 
第13页,第一段,第一行,“不公使用范围扩大”,应为“不但使用范围扩大”。
 
第33页,倒数第二段,第三行,“小篆的局限性较大,不像不篆、缪篆那么自由”,应为“不像大篆、缪篆那么自由”。
 
第37页,第三段,第五行,“绘画要有具体的功写”,“功写”可能为“书写”或“描写”之误。
 
第49页,第三段,第二行,“用粗壮来表理雄浑”,应为“用粗壮来表现雄浑”。
 
同上页,最后一段,第四行,“‘收拾处要小心,会如美女拈针’”,应为“‘收拾处须小心,令如美女拈针’”。
 
第52页,第一段,第二行,“应当说意法是印章文字的布局”,应为“应当说章法是印章文字的布局”。
 
第67页,倒数第二段,第一行,“朱简说:‘使刀如便笔”,应为“使刀如使笔”。
 
第69页,第二段,第六行,“说胆刀法不仅仅表现笔意”,应为“说明刀法不仅仅表现笔意”。
 
同上页,最后一段,倒数第二行,“工俗善其事”,应为“工欲善其事”。
 
第72页,第六段,第四行,“字太省须带美丽,令发百卉争妍”,应为“令如百卉争妍”。
 
第110页,图(224)的“长怀圣主恩”,又错印为图(222)的“闲者便是主人”,只是缩小了该图。本身“长怀圣主恩”这方印在全书也未见着。
 
第121页,第二段,第六行,“蝶绕绣有”,应为“蝶绕绣衣”。
 
同上页,同上段,第七行,“又凫飞舄”,应为“双凫飞舄”。
 
看他的勘误多认真,简单写出来就是最有力的批判,却不带一点儿情绪。这样的“文风”才真的继承了古典印风的雅正:温柔敦厚,自在宽容。他也在无意间为批评文字树立了一个榜样:最有力的批评就是陈述事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53479.html

上一篇:感舟曲
下一篇:“物理学之外 ”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刘全慧 曹聪 钟炳 陈国文 吕喆 金小伟 赵宇 王启云 张天翼 陈湘明 李学宽 鲍海飞 唐常杰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