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你不是玩意儿” 精选

已有 6554 次阅读 2010-1-26 08:32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这句话当然不骂人,人都不应该是玩意儿,不是机器,人是人。
 
250多年前,法国学者La Mettrie发表了一本“大胆的书”,题目是《人是机器》(L’Homme Machine),以前看过,昨夜又重温了一遍(只有70多页的小书)。那是在宗教与理性争锋的时代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考察,是一本“人体的哲学”,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从人体的器官把四年零解剖分析出来”,才可能发现人性。其论题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很多充满激情的话语令人难忘。例如,献词里说:“科学的第一种功用就是钻研科学,这已经是一种真正的、坚实的好处。有研究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
 
为什么重读它呢?因为我们眼下面临着另一个危机,那就是人可能正在把自己变成数字化的机器。
 
前些天收到一本新书的电子版,题目是You Are Not a Gadget,为了吸引眼球,我暂且译为本文的标题。作者Jaron Lanier,据说是数字化行业的“狂人”.,而本书是他的“宣言”(a manifesto,小标题)。我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一窍不通,但感觉它真的别开生面。随便捡一段话来看看:  
数字技术的研发者设计某个要你同机器对话的程序时,也在要求你大脑的某个角落相信,你也会被当做一个程序。当他们设计大量无名者编辑的某个网络服务时,也意味着他们相信那个随机的人群也是一个有着自己观点的有机体。“什么是人?”如果我知道答案,就能在电脑里设计“人造人”了。但是我做不到。  
本想浏览了全书再发感想,但昨天《纽约时报》网页的头版赫然刊登了本书不太好看的封面(今天没有了,不过有一篇书评:http://www.nytimes.com/2010/01/15/books/15book.html?scp=1&sq=you%20arenot%20a%20gadget&st=cse ),为了不太落伍,我只好“赶紧”发一点儿消息——没什么可写的,干脆就转述作者的半页序言(因为对其中的一些行话背景不了解,不敢说是“翻译”;看完全书以后再来看这段话,一定会有新的理解):     

 

    现在是21世纪之初,意味着读这些文字的多是非人——要么是机器人,要么是不再有个体行为的人所组合成的麻木群体。这些文字会分裂成零碎儿,塞进原子化的搜索引擎的关键词,进入不知藏在世界哪个角落的产业云计算(industrial cloud computing)的机器里。然后,它们会被不同的算法千百万次地复制,像广告一样传给某个地方的碰巧对我说的某句话产生共鸣的某个人。无心的读者群会浏览、重复和曲解它们,把它们揉进维基和别的自动汇聚起来的无线文本信息流里。人们的反响会不断堕落为一串串没头没脑的匿名谩骂和胡乱争吵。读我文字的人,他们买什么东西,有什么罗曼史,欠人家多少钱,甚至有什么基因,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都能通过算法找出来。最后,这些文字将为那些有本领在计算云中占据一块领地的人,带来好运。这些文字的命运将在整个纯信息的非生命世界扩张。只在微乎其微的情形,才有真正的人的眼睛来阅读它们。  
     

 
    然而,你恰是我那稀罕的读者里的一个。

    我要说的是:你在分享自己之前,一定要做一个人。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90275.html

上一篇:绝句二首题《碧落碑》
下一篇:研究生的类型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刘全慧 鲍得海 刘耀 刘进平 朱志敏 钟炳 吕乃基 赵宇 陈湘明 李学宽 侯成亚 苏鹏程 齐霁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