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科学家的空虚

已有 4666 次阅读 2009-11-30 09:52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George Gamow在他的“非正式”自传My World Line里说,“我最大的兴趣是攻克自然界的难题,不管它是物理学的、天文学的还是生物学的……每当我苦于缺乏新鲜的想法来推进自己的研究时,我就写一本书。”前半句话有点儿空,但他的成绩是实在的:他发现了通过量子隧道的阿尔法衰变,提出了大爆炸的核合成理论(“Big Bang”也是他发明的),还帮助Crick研究过DNA如何控制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对老百姓来说,后半句话更实在,他写过几本更加出名的普及读物,如One, Two, Three...Infinity (1947), Thirty Years That Shook Physics: The Story of Quantum Theory (1966), Mr. Tompkins in Wonderland (1940), Mr. Tompkins Explores the Atom (1945)。(这些书好像都有中译本。)从创造性发现来说,这些书的确“缺乏新鲜的想法”。(当然,他创造了一种物理学的普及方法。)
 
科学家虽然满肚子学问,但在“缺乏新鲜的想法”时,就会感觉空虚。爱因斯坦老爷说,对某些人,我们不关心他做什么,而关心他想什么。他们没想的时候,大概就是空虚的时候。像Gamow写科普,像Hardy写“自白”,像Weiner写自传,像Hawking编文集,像爱老爷替小朋友做作业换棒棒糖,像牛顿造钱信上帝,似乎都在空虚着,也在伤感着——如哈代说的,“一个专业数学家发觉自己写关于数学的东西,是很伤感的经历。”当然,他们的空虚只是他们自己的,对大众来说没有空虚,他们填补空虚的那些东西,也一样珍贵。
 
当然,Feynman玩儿什么鼓,Hardy玩儿板球,都在他们“想”的时候,不是空虚,而是他们的课间操。咱们现在写博客,同时也在“想”,所以也不是空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75000.html

上一篇:论印绝句
下一篇:中国书法的“分形”
收藏 IP: .*| 热度|

23 赵国求 武夷山 张志东 王汉森 刘玉平 马昌凤 陈绥阳 罗帆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张文庆 吕乃基 赵宇 柳东阳 陈湘明 李学宽 陈静 唐常杰 苏鹏程 柏舟 丛远新 chouchoujj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